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8|回覆: 1

[成語典故] 老嫗能解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11 0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老嫗能解】相關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老嫗能解】涵義

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老嫗能解】出處

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老嫗能解】辨析

【老嫗能解】讀音:lǎo yù néng jiě

【老嫗能解】近義詞:婦孺皆知、通俗易懂

【老嫗能解】反義詞:艱深晦澀

【老嫗能解】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老嫗能解】造句

1、他寫的詩不故作深奧,貼近生活,真正是老嫗能解

2、歌仔戲所以能流行,正是因爲它通俗淺白,老嫗能解

3、白居易的詩以老嫗能解惟其特色,和主張用字的韓愈有很大的差別。

4、讓優美的表演藝術能普及化,做到雅俗共賞,老嫗能解,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5、這位作家的文章平易近人,老嫗能解,因此深受讀者歡迎。

6、這本書讀起來淺白幽默,真可說是老嫗能解

7、流行文化要求的是"通俗",做到老嫗能解,所以才能吸引許多支持者。

8、白居易的詩因爲寫得老嫗能解,所以有著廣大的讀者。

【老嫗能解】成語典故: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詩作。他在【白氏集後記】中說,自己的詩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詩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詩人中,他詩作的數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

白居易字樂天,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社會主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八歲那年中進士,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一名小官。後來官當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權貴,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最後,他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認爲詩必須便於世人理解和記憶。所以,他總是使自己的作品風格和語言深入淺出,平易通俗,讓人們樂於接受。據說,他的新詩要讓老婦人也能理解。老婦人說理解了,他才定稿抄錄出去;老婦人說不理解,他就進行修改,直到老婦人說理解了方才罷休。

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講述了一個她親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天她上街,聽見有人在淒悽慘慘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見一個衣著樸素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身旁一輛馬車上,有位將軍模佯的人緊鎖著濃眉。那將軍對家丁低聲說了幾句話後,家丁便從婦女懷裡強行奪走了孩子。那兩個孩子哭喊著媽媽,婦女肝腸寸斷地叫喊著孩子的名字。隨著一聲鞭響,馬車帶著哭喊媽媽的兩個孩子遠去,那婦女邊追邊喊,最後哭倒在車輪揚起的塵埃里。老保姆和幾個路上的人,趕緊上前攙扶起婦女。經過詢問才知道,馬車裡是她當大將軍的丈夫,新近因破敵有功,得到朝廷賞賜的二百萬錢,於是在洛陽新娶了一個妙齡歌女,而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剛才是奪走了她的兩個孩子。

白居易根據這一活生生的事實,寫成著名的詩篇【母別子】。寫完後,白居易對老保姆說:“這類詩,如果街市上的人聽不明白它的意思,那麼寫了也沒有意思。我且讀給你聽聽。”說罷,他將詩緩緩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邊聽一邊點頭,竟然全聽懂了,白居易這才定稿。

【老嫗能解】成語接龍:

老嫗能解→解囊相助→助桀爲虐→虐老獸心→心如木石→石沉大海→海中撈月→月朗風清→清都絳闕→闕一不可→可乘之隙→隙大牆壞→壞法亂紀→紀綱人論→論黃數黑→黑白混淆→淆亂視聽→聽其自流→流連忘反→反裘負薪→薪桂米珠→珠沉滄海→海水難量→量鑿正枘→枘鑿方圓→圓顱方趾→趾踵相錯→錯落高下→下逐客令→令人髮指→指揮若定→定於一尊→尊俎折衝→衝冠怒發→發縱指示→示貶於褒→褒衣危冠→冠上履下→下坂走丸→丸泥封關→關懷備至→至誠高節→節衣素食→食毛踐土→土牛木馬→馬翻人仰→仰而賦詩→詩酒風流→流水朝宗→宗廟社稷→稷蜂社鼠→鼠牙雀角→角巾東路→路絕人稀→稀世之寶→寶刀不老→老有所終→終焉之志→志大才疏→疏而不漏→漏泄春光→光彩奪目→目動言肆→肆虐橫行→行同狗彘→彘肩斗酒→酒後失言→言不二價→價等連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枯見底→底死謾生→生吞活剝→剝皮抽筋→筋疲力敝→敝衣糲食→食不兼肉→肉顫心驚→驚世震俗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白居易"老嫗能解"的詩學實踐

"老嫗能解"典出【冷齋夜話】,生動記載了白居易"詩成必求老嫗解"的創作準則。此四字非僅形容詩文通俗,實爲唐代新樂府運動核心美學之體現。白氏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爲綱領,其【賣炭翁】【琵琶行】等作,皆實踐了"辭質而徑""言直而切"的創作理念。

考其淵源,此風承自【詩經】"國風"傳統,下啟宋人"以俗爲雅"之先聲。白詩之"俗",非俚俗之謂,乃是以精煉語言提煉生活本真。如【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既合老嫗聽覺直感,又具詩家錘鍊之功。其平易處正見功力,如東坡所評"似淡而實美"。

較之韓愈"橫空盤硬語"的險怪詩風,白氏選擇"爲事立題"的創作路徑。這種自覺的讀者意識,實開中國文學大眾化之先河。今觀網絡時代信息傳播,尤當借鑑白氏"意深詞淺"的智慧——真正的經典,從不在理解的道路上設障,反以最平易的姿態承載最深刻的人文關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