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9|回復: 1

[成语典故] 草菅人命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9-11 1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草菅人命〗相关人物

主角:贾谊

〖草菅人命〗涵义

释义: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这则成语多用于形容官吏草率处理案件,使无罪者屈死。也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草菅人命〗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入,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刈)草菅然。”

〖草菅人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滥杀无辜、生杀予夺、杀人如麻、视如草芥
〖反义词〗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人命关天

〖草菅人命〗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草菅人命〗历史典故经过:

贾谊,洛阳人,是汉文帝时的一个著名文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为被人嫉忌,后谪为长沙王太傅(老师)。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等文章。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议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坏吗?他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后来,贾谊到梁国上任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怀王不慎骑马摔死,贾谊自伤没有尽到太博的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可是,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作为一句成语,也被人们用来形容反动统治阶级杀人的凶残狠毒。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7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草菅人命"之典与贾谊的治世思想》

"草菅人命"一典,实为汉代政治文化之重要注脚。典出班固《汉书·贾谊传》,其文直指秦二世胡亥暴政,以"视杀人若艾草菅"为喻,深刻揭示了权力失范之害。贾生之论,非徒谴谪暴秦,实为汉初政治提供镜鉴。

考其语境,贾谊在《治安策》中借秦喻汉,提出"刑赏不当,民无所措手足"的治国要义。其将暴政杀人与刈草并论,既见法家重刑思想之弊,亦彰显儒家"仁政"主张。值得注意的是,贾谊特别强调"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的言论压制现象,此与后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训相通。

贾生其人,年十八即以文才显名,其《过秦论》三篇尤见史识。观其生平,自太中大夫出为长沙王太傅,虽遭贬谪而不改其志。在《吊屈原赋》中"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之叹,正可见其以屈子自况的士人风骨。后虽复召为梁王太傅,然其"改正朔、易服色"等改制主张终未得行,诚为文帝朝一大憾事。

此典之警示意义,于今犹新。官吏司法当存"人命关天"之念,执政者更须明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贾谊之论,不惟为汉代鉴戒,实为千古治道之箴言也。

(全文计496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