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4|回覆: 0

[儒學動態] 為何用『溫其如玉』形容君子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11 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先人用玉來比喻君子,與我們尊崇的儒家審美傾向息息相關。

儒家肇端於春秋戰國時期,其時諸侯侵伐,社會混亂。孔子有感於此,追述西周初期周公制定的禮儀,提倡出一套克己復禮的行為規範。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平民百姓,如果每個人都收斂自己的情緒,克制自己的欲望,那麼社會就又重新回到和諧有序的狀態當中。『收斂、克制』就是儒家審美傾向的出發點。性情溫和,舉止優雅,心地淳厚,這些都符合『收斂、克制』的標準,於是人們就稱這類人為君子。

玉的特徵是溫潤,沒有奪目的色彩和耀眼的光芒,這與儒家強調的『收斂、克制』是相符的,於是自然而然,人們就把君子的品行和玉的特質聯繫在一起,產生了君子如玉這種比喻。

在歷代儒家作品中,有很多都對君子和玉的關係作出過詳細闡釋。如【禮記 聘義】記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禮記】把君子和玉的特質各自分為十一類,並逐一進行類比,可見在古人心中君子和玉的相似性有多大了。

許慎在【說文】中把玉和君子相同的特質分為五類:『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我們可以看到,在許慎這裏,玉的特質已經和儒家倡導的『仁、義、智、勇、潔』等核心道德規範聯繫起來了。

後世君子皆以玉反觀自身,看自己是否符合儒家道德規範,於是,佩玉成為了君子儀容的重要內容之一。君子佩玉,是為了觀玉以省察自身,舉手投足之間玉相互撞擊的聲音也能時刻提醒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溫其如玉』的標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