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7|回復: 1

[成语典故] 鸟尽弓藏典故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4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参与〖鸟尽弓藏〗相关人物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

〖鸟尽弓藏〗涵义

是说鸟打完了把弓藏起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过河拆桥。

〖鸟尽弓藏〗出处

〖出处〗: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尽弓藏〗辨析

〖鸟尽弓藏〗读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鸟尽弓藏〗近义词:兔死狗烹、过河拆桥

〖鸟尽弓藏〗反义词:知恩图报、崇功报德

〖鸟尽弓藏的同韵词〗:厌求详、国富兵强、鼠腹蜗肠、鹄峙鸾翔、只凤孤凰、七十二行、源深流长、飞流短长、高飞远翔、动静有常、

〖鸟尽弓藏〗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常与“兔死狗烹”连用

〖鸟尽弓藏〗造句

1、工厂主的厂子办起来,但办完之后流血流汗的老工人却被解雇了,鸟尽弓藏,生活无法维持。

2、他甫一上任,就开除了辅选有功的部属,真是鸟尽弓藏

3、他看出来这些人可以共苦,却不可以同甘,因此早安排了退路,以免惨遭鸟尽弓藏的厄运。

4、历史上能有几位君王,坐稳帝位后,不对功臣来个鸟尽弓藏的?

5、张良就是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才能避开如韩信鸟尽弓藏的下场。

6、明升暗降,正是老董所使的鸟尽弓藏手段,我看你还是退休回家,韜光养晦算了。

7、有些公司为求降低经营成本,把老职员资遣,真是标準的鸟尽弓藏

〖鸟尽弓藏〗成语典故:

〖兔死狗烹之范蠡〗: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仲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仲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仲,临别留下佩剑让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兔死狗烹之韩信〗:

这一成语也比喻西汉时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光的情形。汉五年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汉六年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汉十年,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韩信于公元前196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小沧 發表於 2025-4-13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鸟尽弓藏"之历史镜鉴与处世智慧》

"鸟尽弓藏"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其文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八字真言,道尽千古功臣之悲。考其源流,当追溯至春秋末范蠡之智。越王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即泛舟五湖,遗书文种曰:"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未几,文种果赐剑自裁。此典故实开中国政治哲学中"功成身退"思想之先河。

汉初三杰之韩信,其命运恰成此语最佳注脚。当楚汉相争时,韩信将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高祖刘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及天下已定,韩信先贬为淮阴侯,终遭吕后诱杀于长乐钟室。太史公评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此言深得"持盈保泰"之要义。

细究此语,实含三重辩证:其一,揭示权力运作之残酷本质。君主制下,功臣往往兼具"定鼎之能"与"震主之威",此即范蠡所谓"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政治力学。其二,彰显道家"知止不殆"的生存智慧。老子云:"功遂身退,天之道。"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正是深谙此理。其三,反映儒家"中庸"处世哲学。张良晚年"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既全君臣之义,又保性命之安,可谓得其中道。

今人用此成语,多喻组织管理中"过河拆桥"之弊。然深层次观之,实为权力制衡与自我保全的永恒命题。范仲淹"退亦忧,进亦忧"之叹,诸葛亮"鞠躬尽瘁"之志,皆是对此命题的不同解答。智者当如范蠡,既能建非常之功,亦知适时而退,方合"明哲保身"之古训。

故"鸟尽弓藏"非徒然警示,实为处世之明镜。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皆当铭记:建功易,全身难;进取智,知止明。此中深意,足为后世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