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韋編三絕】相關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韋編三絕】涵義
韋: 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辨析
【韋編三絕】讀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韋編三絕】近義詞:懸樑刺股、鑿壁偷光、業精於勤、手不釋卷
【韋編三絕】反義詞:天壤之別、不學無術、好吃懶做
【韋編三絕】用法:主謂式 作謂語 含褒義
【韋編三絕】造句
1、劉老先生讀書有韋編三絕的精神,所以他對每一本書的內容都瞭若指掌。
2、這對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受益匪淺的,【從優秀到卓越】今後將成為經理人和行政總裁韋編三絕的寶典。
3、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如果讀書韋編三絕,書本內容滾瓜爛熟,那麼不管考什麼樣的題目都難不倒我們的。
4、我們要效法孔子那種韋編三絕的好學精神,不應虛應故事,不求甚解。
5、以【紅樓夢】為例,從班級書架上的一本連環畫冊開始,再閱讀原着,到研讀脂批,幾近“韋編三絕”。
6、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
7、哥哥讀書總是習慣反覆研讀,簡直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
8、【史記·孔子世家】記孔子晚年學易“韋編三絕”。他經常學習,把穿竹筒的牛皮繩翻斷過多次。
9、對於讀書,他有着極高的興趣,非得韋編三絕,完全讀懂,方肯罷休。
【韋編三絕】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