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6|回复: 1

[成语典故] 首鼠两端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9-14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与《首鼠两端》相关人物

灌夫(?-前131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

田蚡(?—前130年),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胞弟。

窦婴(?—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

《首鼠两端》涵义

首鼠:又作“首施”、“踌躇”等,双声连绵词,表犹豫不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首鼠两端》出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故事简介:

西汉时期,丞相田蚡娶小老婆,窦婴与灌夫等去祝贺。田蚡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蚡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抄斩,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田蚡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首鼠两端》辨析

《首鼠两端》读音: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首鼠两端》近义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首鼠两端》反义词:当机立断、干脆利落

《首鼠两端》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首鼠两端》造句

1、这件事必须当机立断,不宜首鼠两端,犹疑不决。

2、两边都是我不能得罪的人,我如今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

3、他在处里此事时,立场忽左忽右,真是首鼠两端,令人无法掌握!

4、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

5、现实的利益考量使他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得不瞻前顾后,但首鼠两端的结果,却错失了良机。

6、你首鼠两端的弊病对你的未来肯定有坏处的,还是早点改变吧。

7、他在处里此事时,立场忽左忽右,真是首鼠两端,令人无法掌握!

8、你要清楚你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做事情总是首鼠两端的。

9、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

10、都是年轻人,为什么我们要首鼠两端的呢,改变一下吧。

《首鼠两端》成语典故:

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是有功劳的,受封为魏其侯,但景帝并不信任他(参看“沾沾自喜”)。武帝接位以后不久,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更加衰落了。这时,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要算田蚡。

田蚡,是汉景帝王皇后的亲兄弟,也就是武帝的亲舅舅。比起窦婴来,田蚡晚一辈,年纪也轻得多,可是他仗着这种特殊关系,当上了丞相,对于失势的窦婴以及其他文武大臣,都不放在眼里,连武帝也奈何他不得。那般趋炎附势者,都归附田蚡。相形之下,窦婴的门庭显得冷落多了。这时,灌夫作了几任地方官,因事被免职,闲居在长安,他同窦婴都有牢骚,因此意气相投,倒很亲热。

田蚡续娶时,大排筵席,所有贵族和满朝大臣都去贺喜。窦婴约灌夫同去敷衍一番,灌夫鄙视田蚡,不愿意去,窦婴再三劝说,才勉强一同前往。在宴会上,按当时习俗,宾主都要轮流敬酒。灌夫向田蚡敬酒时,田蚡却不喝,向灌贤敬酒时,灌贤又只顾同程不识交头接耳地说话。灌夫的满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便大骂灌贤说:“我平日就看程不识不值一个小钱,我是长辈,向你敬酒,你站都不站起来,还学什么小娘腔咬他的耳朵说话!”(参看“一钱不值”)

当时,田蚡见灌夫破口骂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劝灌夫向田蚡磕头赔罪,他不肯,还说了一些刺耳的话。田蚡就把他押下牢狱,并把灌家亲属全部拘禁,准备满门处死。窦婴怪自己不该劝灌夫同去贺喜,以致闹出了这场大祸,便拿出钱来,四处托人疏通,并且上书求见汉武帝申诉道:“灌夫酒醉得罪丞相,罪不至死,请求作主裁决。灌夫是有名的勇将,当年他父亲阵亡,他曾匹马单枪,杀入吴军,身受几十处创伤,还不肯退下,谁不知道他是国家难得的壮士,现在为了一杯酒的小事而全家抄斩,恐怕太过分了。”可是田蚡却竭力说灌夫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在家乡颍川广积家财,欺压良民,而且排斥皇族,真是罪大恶极。窦婴一怒之下,揭露了田蚡的贪污舞弊等种种劣迹,田蚡也就肆口诬控窦婴、灌夫招纳豪侠,图谋不轨。两大皇亲,一时吵得不可开交。汉武帝也难于决断,就叫大臣们发表意见。

御史大夫韩安国(长孺)吞吞吐吐地说:“魏其侯说,灌夫平时有功无过,酒后失言,不应当陷于重罪,这话是对的。丞相说,灌夫胡作非为,危及国家。这话也不错。究竟怎么处理,还是凭陛下圣明定夺!”其余大臣,有的也不痛不痒说一两句,大多数人都不敢开口。当时只好不欢而散。田蚡坐车离宫,在宫门口看见韩安国正在前面走,就叫他上车同行,埋怨他道:“长孺!你应当同我一起对付那个秃翁(指窦婴,讥辱他没有官职),为什么首鼠两端呢?”

“首鼠两端”,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比喻疑虑不决、没有主见、畏畏缩缩、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

至于“首鼠”两字的一般解释为:“首鼠,一前一却也”。《埤雅·释虫》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总是两头观望,畏首畏尾,所以叫“首鼠两端”。但《后汉书》的《邓训传》作“首施两端”,《西羌传》又作“首尾两端”。《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又有“缓则首鼠”的说法。有人把“首鼠”解释为迟疑。还有人说“首鼠”和“首施”,都是“踌躇”的音变,“首鼠两端”或“首施两端”,其实都是“踌躇两端”的意思,也就是又想顾头又要顾尾、踌躇迟疑的意思。

周佐 发表于 2025-4-1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首鼠两端"的处世困境与历史镜鉴》

"首鼠两端"作为承载特定历史记忆的成语,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表达,更在于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处世困境。考其源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所载田蚡斥韩安国"何为首鼠两端"一事,实为西汉外戚政治生态的典型切片。当时窦婴、灌夫与田蚡的权势博弈中,御史大夫韩安国的游移态度,恰似传统士大夫在强权夹缝中生存的写照。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首鼠"作为双声连绵词,与"踌躇""首施"互通,其构词法本身即暗含往复徘徊之意象。这种语言形式的创造,生动体现了汉人对犹豫心理的形象把握。值得注意的是,该成语在《后汉书·西羌传》中亦有"首施两端"的变体,说明其在汉代政治话语中的活跃程度。

历史语境中的"首鼠两端"现象,实为权力场域的必然产物。在田蚡与窦婴的较量中,韩安国作为御史大夫的暧昧态度,折射出官僚体系中的自保逻辑。这种"两端"心态的形成,既源于对政治风险的评估,也受制于汉代"中朝""外朝"的权力制衡结构。司马迁以"怒曰"二字刻画田蚡的质问,恰暴露了当权者对臣下明确站队的心理期待。

该成语的现代适用性仍具启示意义。在组织管理中,"首鼠两端"的决策模式往往导致机会成本增加;在个人发展层面,过度犹豫可能错失成长契机。然需辩证看待的是,某些复杂情境下的审慎权衡,与无原则的摇摆存在本质区别。古人云"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朱子语类》),正道出慎重决策与优柔寡断的界限。

作为文化基因的"首鼠两端",其价值在于警示后人:处世当有定见而不固执,权衡须有尺度而不游移。在当代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以史为鉴,在原则性与灵活性间寻求中道,避免重蹈历史人物在权力漩涡中的覆辙。
赵委 发表于 2025-4-2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首鼠两端"之典与处世之道》

考"首鼠两端"一典,出自太史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其文脉深植于西汉廷争之局。观灌夫使酒骂座、田蚡挟怨构陷、窦婴力争而殁之事,非独见汉代外戚倾轧之酷,更折射出中国传统政治生态中"两端"困境的普遍性。韩安国"杀亦可,不杀亦可"之态,实为权力夹缝中士大夫处世的典型写照。

一、词源训诂与政治隐喻
"首鼠"之为词,历来注家多有争议。裴骃《集解》引应劭注谓"首鼠,一前一却也",盖取鼠性多疑之态;王念孙《读书杂志》则考为"首施"之转,乃双声联绵词。然无论取鼠喻抑或音转说,其核心皆指向"进退维谷"之境。田蚡斥韩安国"何为首鼠两端",表面责其立场游移,深层实为权力博弈中的站队胁迫——此语直指中国传统官场"非此即彼"的生存法则。

二、历史语境中的行为逻辑
细绎列传文本,窦婴以窦太后侄显贵,田蚡凭王太后弟得势,灌夫则仗军功耿直。当田蚡婚宴构陷时,韩安国身为御史大夫,其"两端"态度实含多重考量:
1. 法理层面:灌夫骂座虽失仪,未至灭族,依法可宥;
2. 政治层面:窦婴虽失势,余威犹在;田蚡方炽,却需制衡;
3. 道德层面:士人风骨与保全家族之矛盾。
太史公以"怒曰"二字刻画田蚡,正揭示专制权力对中间地段的零容忍。韩安国最终附和田蚡,恰印证"首鼠"者必遭吞噬的宿命。

三、现代语境下的处世启示
此典于今犹具镜鉴意义:
1. 决策层面:当信息不全时,"两端"或是理性选择,然过度迟疑易错失良机。如《资治通鉴》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与此互参;
2. 伦理层面: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然现实中"两端"常沦为乡愿。程颐《易传》谓"介于石,不终日",强调守正之要;
3. 方法论层面: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可解此困——真知必含决断,"两端"本质仍是认知未彻。

结语
"首鼠两端"非仅语词之考,实为权力场域中人性困境的凝练表达。读史者当超越道德批判,见其制度性根源:在绝对权力结构下,"两端"的消弭往往需以士人独立人格的折损为代价。今人处世,可师法苏轼"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之旨,于复杂境遇中求其至当,方为真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丙寅日|黃帝4722年三月三十日丑時| 2025/4/27/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