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4|回覆: 1

[成語典故] 殺雞取卵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14 1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殺雞取卵】涵義

卵:蛋。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殺雞取卵】出處

【殺雞取卵的出處】: 【伊索寓言

【殺雞取卵】辨析

【殺雞取卵】讀音:shā jī qǔ luǎn

【殺雞取卵】近義詞:不留餘地、竭澤而漁

【殺雞取卵】反義詞:高瞻遠矚

【殺雞取卵歇後語】:得不償失

【殺雞取卵】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殺雞取卵】造句

1、不要因為眼前一時的利益而殺雞取卵,不顧長遠的利益。

2、破壞生態平衡,無異於殺雞取卵,要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

3、老闆一再要求員工延長工時的行徑,無異於殺雞取卵

4、公司這種壓榨同仁勞力的作法,形同殺雞取卵,非常不恰當。

5、他已經失業了,你還要他拿出那麼多錢來,不是在殺雞取卵嗎?

6、發展經濟是正確的。但是我仍然認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

7、他已經失業了,你還要他拿出那麼多錢來,不是在殺雞取卵嗎?

8、現在賣掉那批貨還為時尚早,你那麼做只會是殺雞取卵

9、那就成了殺雞取卵,只顧眼前。

10、公司這種壓榨同仁勞力的作法,形同殺雞取卵,非常不恰繁。

【殺雞取卵】成語典故:

【殺雞取卵典故一】:

從前有個老太婆養了一隻老母雞,這隻雞不僅長得高大肥壯,叫起來好聽,還有一個特別的珍奇之處,就是每天下一隻金蛋。老太婆每天得到一個金蛋後,就什麼事也不用幹了,日子過得很不錯。可是她是個很貪心的人,想儘快得到更多的金蛋,因此常常守候在雞身邊。這隻雞一天只能下一個金蛋,老太婆心想,既然它能下金蛋,說明肚子裡的金蛋還很多。她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就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剖開雞肚子一看,裡面一個金蛋也沒有。她十分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這個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殺雞取卵典故二】:

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隻雞特別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隻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着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隻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隻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候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殺雞取卵典故三】:

阿三家養了一隻很健壯的母雞。它到處捉蟲子吃,把自己餵得飽飽的。每天中午,這隻母雞都會準時下一個大個兒的蛋。

阿三家母雞下的蛋又大又好,遠近聞名許多人都爭着來買他家的雞蛋。他就用這些雞蛋來換大米,夠他全家吃,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一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你說這雞要是一天能下兩個蛋多好啊,我們家的大米就會多出一倍呢。”“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個蛋,不,四個,五個……能下十個蛋才好呢。”阿三說。

他的妻子說:“這母雞每天都能下一個蛋,肚子裡一定存了不少蛋吧。”阿三點點頭:“那當然!”

妻子又說:“它一天只下一個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們一下子把雞蛋全拿出來,就發,大財了。”

阿三想了想說:“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你聰明,我現在就把雞蛋全取出來。哈哈,咱們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說着就捉來母雞,很快把母雞的肚子打開了。咦?母雞肚子裡都是一些沒長成的小雞蛋黃,有的還沒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後悔也來不及了。再也,沒有母雞下蛋換米了,他們倆對着母雞大哭起來。

沒過幾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見了底,他們只能回憶以前的美好日子了。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殺雞取卵】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做事情不能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要從長遠的利益做打算。

不能一味追求高稅收而傷害了稅源,結果將是得不償失。

 
 樓主| 無端 發表於 2025-3-27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殺雞取卵】典義闡微

此典出自古希臘【伊索寓言】,後經佛經漢譯傳入中土,【百喻經·殺子成擔喻】亦有類似表述。其核心要義在於揭示"急功近利"之弊,與【呂氏春秋】"竭澤而漁"、【淮南子】"焚林而畋"等典互為表里,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可持續發展智慧。

考其字義,"卵"字甲骨文作"卵形中有點",象禽鳥未孵之形。【說文】釋為"凡物無乳者卵生",引申為根本、源泉。殺雞之舉,看似獲取眼前卵實,實則斷絕未來生機,此中辯證關係,恰合【老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之玄機。

在實踐層面,此典警示三重境界:其一為經濟領域,如【管子】所言"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其二為人際關係,類【論語】"欲速則不達"之誡;其三為生態倫理,暗合【孟子】"數罟不入洿池"的生態智慧。今人濫用資源、透支健康等行為,皆為此典現代註腳。

至若用法,宜注意其連動式結構所蘊含的因果邏輯。如【資治通鑑】載隋煬帝開鑿運河"役丁死者什四五",正是典型"殺雞取卵"之政。今用作貶義,當以"涸澤而漁"為近,"高瞻遠矚"為反,其間分寸,尤需細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