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97|回覆: 2

[成語典故] 鑿壁偷光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9-15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鑿壁偷光】相關人物

匡衡,字稚圭,西漢後期人,生卒年不詳,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跡名世。

【鑿壁偷光】涵義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鑿壁偷光】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

【鑿壁偷光】辨析

【鑿壁偷光】讀音:záo bì tōu guāng

【鑿壁偷光】近義詞:囊螢映雪、懸樑刺股、廢寢忘食

【鑿壁偷光】反義詞:不學無術

【鑿壁偷光】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鑿壁偷光】造句

1、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

2、韋編三絕,懸樑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臥薪嘗膽,圓木警枕。

3、古人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骨的學習精神,實在令我們敬佩。

4、後來人們總結了一個成語叫做“鑿壁偷光”,其實我們讀書人的是不能說“偷”,讀書人的事…

5、鑿壁偷光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鄰居相隔的牆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

6、同學們的學習環境已經大大改善,再也不用鑿壁偷光了。

7、大家還記得那位鑿壁偷光的車胤嗎?

8、鑿壁偷光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的故事,最終成為大學問家。

9、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沒有鑿壁偷光,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不行的。

10、我被他鑿壁偷光的學習精神感動了,我走過去同他談起來了,一番話語又把我給感染了他的求知精神。

【鑿壁偷光】成語典故: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

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着背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鑿壁偷光文言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鑿壁偷光白話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裏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想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鑿壁偷光】成語接龍:

鑿壁偷光→光焰萬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盡援絕→絕色佳人→人亡物在→在所不辭→辭不達義→義結金蘭→蘭摧玉折→折箭為誓→誓同生死→死聲淘氣→氣驕志滿→滿谷滿坑→坑家敗業→業業兢兢→兢兢戰戰→戰無不克→克逮克容→容頭過身→身做身當→當頭對面→面無人色→色若死灰→灰容土貌→貌合形離→離心離德→德勝頭回→回山倒海→海枯石爛→爛額焦頭→頭暈目眩→眩碧成朱→朱樓碧瓦→瓦器蚌盤→盤根究底→底死謾生→生機勃勃→勃然變色→色膽迷天→天假因緣→緣木希魚→魚書雁信→信步而行→行不苟合→合而為一→一無所有→有氣無力→力盡筋疲→疲精竭力→力殫財竭→竭力虔心→心驚膽戰→戰火紛飛→飛鳥驚蛇→蛇珠雀環→環肥燕瘦→瘦骨零丁→丁一卯二→二三君子→子子孫孫→孫康映雪→雪月風花→花簇錦攢→攢三集五→五花殺馬→馬入華山→山童石爛→爛若披掌→掌上觀紋→紋絲不動→動心怵目→目下十行→行思坐憶→憶苦思甜→甜言媚語→語近詞冗

【鑿壁偷光】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在學習生活中困難是經常有的,但我們應努力克服,有學知識的欲望盡全力去完成學業,在困難面前不氣餒,要像匡衡一樣

匡衡勤奮好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面對沒有油燈的困難下並不氣餒,反而迎頭向上,想辦法面對困難,以聰明的智慧來幫助自己,但面對錢財,仍然在乎讀書,這種高貴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石良 發表於 2025-4-8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匡衡"鑿壁偷光"的治學精神及其當代啟示】

"鑿壁偷光"典出【西京雜記】,乃西漢經學大家匡衡少年勤學之事。此事雖微,然其中蘊含的治學精神,實為中華學術傳統之精髓,值得今人深味。

一、典故本義考辨
匡衡"穿壁引光"之舉,非止於物理層面的借光讀書,更彰顯三重精神境界:其一為"求知的純粹性",其讀書不為功利,只因心向聖賢;其二為"為學的專注力",於農耕之暇仍力學不輟;其三為"思維的創造性",能於困境中發現求學之徑。此三者,實為古今治學之根本。

二、歷史語境還原
西漢之時,簡冊珍貴,"學在官府"傳統猶存。匡衡以傭工換書讀,復以鑿壁求光,正是對"學術下移"這一歷史進程的生動詮釋。其後來能官至丞相,實非偶然,恰是漢代"通經致仕"制度的典型例證。班固【漢書】稱其"經明行修",正是對其學術造詣與道德修養的雙重肯定。

三、文化象徵意義
此典故與"囊螢映雪"等事共同構成中華勤學文化的意象群。值得注意的是,匡衡之法雖顯"拙",然其精神至"巧"。這種"拙中見巧"的智慧,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守經達權"思想的具體體現。清人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中特別指出:"衡之好學,蓋天性也。"此評可謂的當。

四、當代教育啟示
今人讀書條件遠勝往昔,然學術浮躁之風日盛。重提"鑿壁偷光",非教人效其形,而在勸學其神。所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此孔子之教,與匡衡之行,實相表裏。當代學人當思:在物質豐裕的今天,是否仍保有那份對學問的純粹熱忱?

結語:
匡衡之事,小矣;其精神,大矣。觀今之學界,設備精良而創見寡少,資料易得而深耕罕見。回望兩千年前那縷穿越壁縫的微光,或許能照見我們內心已然黯淡的向學初心。學術之道,不在條件優劣,而在精神存亡,此即"鑿壁偷光"給予今人的最大啟示。

(全文798字)
易梔 發表於 2025-4-13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匡衡"鑿壁偷光"的治學精神及其當代啟示】

"鑿壁偷光"典出【西京雜記】,記載西漢經學家匡衡幼時貧而好學之事。此典歷經兩千餘載而傳誦不衰,其價值不僅在於勤學故事的表面意義,更蘊含着中華文化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治學精神內核。

考其本事,匡衡之舉實有三重境界:其一為"破壁"的勇氣,在物質匱乏之際,能突破物理限制而求取知識之光;其二為"借光"的智慧,善用環境資源以成己之學;其三為"持恆"的定力,在農耕勞作之餘仍堅持夜讀。這種"不以貧輟學"的精神,與孔子"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的訓誡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西京雜記】特別強調匡衡"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的細節,這種對光學原理的樸素運用,展現了古代讀書人將自然智慧與治學實踐相結合的創造性思維。

相較於"囊螢映雪"等典故,"鑿壁偷光"的特殊性在於其體現的主動性。車胤、孫康皆藉助自然現象,而匡衡則是主動改造環境。漢代經學重師法家法,書籍難得,匡衡以勞力易書讀的行為,恰印證【禮記】"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的為學之道。其後來官至丞相的成就,正說明苦學不僅是方法,更是修身的重要途徑。

在當代教育環境中,雖不必效法其具體行為,然其中精神仍具啟示:其一,當珍視學習機會,破除現代社會中"娛樂至死"的迷障;其二,善用碎片時間,在信息爆炸時代更需專注之力;其三,培養逆境中的創新思維。王陽明言"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匡衡鑿壁之舉恰是此理的最佳註腳。

今人重溫此典,當超越對表面勤苦的讚嘆,而領會其"君子求諸己"的深層智慧。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真正的"鑿壁"應是突破認知的壁壘,"偷光"當為汲取古今智慧的光芒。此乃"鑿壁偷光"故事歷久彌新的根本價值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