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8|回复: 0

[成语典故] 叶公好龙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9-1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与《叶公好龙》相关人物

叶公,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

《叶公好龙》涵义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叶公好龙》出处

出自 汉·刘向《新序·杂事》。

《叶公好龙》辨析

《叶公好龙》读音:yè gōng hào lóng

《叶公好龙》近义词:表里不一

《叶公好龙》反义词:名副其实

《叶公好龙》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叶公好龙》造句

1、小李是个叶公好龙似的人物,他自称是个摄影家,但他从来不敢参加摄影比赛!

2、我们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真心去喜欢,不应该叶公好龙

3、叶公好龙:我喜欢小狈,但每次见到小狈,我都挺害怕的。这是不是叶公好龙啊。

4、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5、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犹如叶公好龙,无法接受现实的考验。

6、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要喜欢就真正喜欢,不能表里不一、看起来喜欢,其实一点都不喜欢。

7、这是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新编,是一个自以为有良知、关注弱势群体的女性学者面对若干农村劳动妇女的困惑和反省。

8、在一开篇,我想要说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

9、"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或者假装爱好,实际惧怕。

10、这些人成天叫改革,实际上只是叶公好龙,真要他们提出改革建议时,个个噤若寒蝉。

《叶公好龙》成语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叶公好龙文言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白话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叶公好龙》成语接龙:

叶公好龙→龙翔虎跃→跃马弯弓→弓影浮杯→杯酒解怨→怨女旷夫→夫唱妇随→随风逐浪→浪迹天下→下逐客令→令人神往→往蹇来连→连模拟物→物以群分→分三别两→两面二舌→舌锋如火→火然泉达→达官知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精为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天化日→日长似岁→岁比不登→登界游方→方寸已乱→乱琼碎玉→玉关人老→老王卖瓜→瓜剖豆分→分斤拨两→两部鼓吹→吹弹得破→破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恶不作→作歹为非→非意相干→干霄凌云→云集景从→从心所欲→欲速反迟→迟眉钝眼→眼开眉展→展翅高飞→飞米转刍→刍荛之言→言不顾行→行不苟合→合盘托出→出夷入险→险阻艰难→难弟难兄→兄友弟恭→恭行天罚→罚不责众→众口同声→声振屋瓦→瓦灶绳床→床下安床→床上迭床→床笫之私→私淑弟子→子曰诗云→云开雾释→释知遗形→形影自吊→吊誉沽名→名山胜川→川流不息→息息相关→关门打狗→狗续貂尾→尾生抱柱→柱小倾大→大直若诎

《叶公好龙》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讽刺了口头上说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却并不喜欢,甚至有点害怕的人。

做人要诚实,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不要盲目的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喜欢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它内在的本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