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5|回覆: 0

[儒家學說] 節操觀念的歷史起源與現代意義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6 0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謂節操包含氣節和操守兩方面內容,表示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品質。在中國古代社會,節操是堅持正義、英勇不屈、潔身自好、品行端正的代名詞,是志士仁人終身追求和努力遵循的道德規範,是中國傳統倫理範疇之一。

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節操涉及仁、義、忠、信、廉、恥等諸多道德內容。首先是節操與仁義的關係。儒家仁義要求身正、利他,率先施惠,還要自律修己,存心養性,使人們具有『君子』的理想人格,始終保持自強不息、剛毅進取、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具備這一優秀品格要通過修身來實現,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從而內聖外王,由內在的道德修養轉而實現個人在社會中的事功及作用。而具有節操觀念的人能為國獻身,為民謀利,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和捨生忘死的精神力量,不具有『仁』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因此『仁』是節操觀的核心與前提。其次是節操與信義的關係。信是對某種信念、原則和語言出自內心的忠誠,『誠者天之道,誠者人之道』(【中庸】),誠信要求人們忠實於自己的本性和存在,使言行與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所承擔的社會職責和道德義務相符合,具體就是廉潔奉公,勤政愛民,恪盡職守,保持名節;上敬父母,下做表率,誠信交往,遵紀守法,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而具有節操觀的志士仁人正是誠信做人、鞠躬盡瘁的典範。第三是節操與忠義的關係。孔子和孟子強調『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實現『仁』犧牲個人生命以維護理想中的道德原則為忠,忠從最初的誠信、恭敬逐漸演變成事君以忠,即為了國家的統一而忠君,為了社會的整體利益而諫君,先國後家,為國犧牲。而節操講究的是氣節和操守,前者是在個人利益與民族、國家利益之間做出選擇時,臨危不懼,舍己盡忠,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後者則是忠於職守,敢於負責,表現出強烈的責任心。這就是節操與忠義之間的關係。『成仁』與『取義』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太平時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動亂時保國安民,奮勇抗敵。第四是節操與廉恥的關係。所謂廉恥包括廉潔和知恥兩方面的內容。廉潔一般指不貪財貨,潔身自好,晏子曰:『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黃宗羲曰:『官之廉即其不取於民者是也。』(【明儒學案】卷34)廉潔成為衡量官吏的道德標準。廉潔的關鍵是知恥,即有羞恥之心,能聞過自愧。有關恥感的文化起於殷周,經儒家學派發揚光大後逐漸深入社會各級層,成為一種普遍文化現象和人們行為選擇及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如孔子主張『行己有恥』(【論語·子路】),管子認為禮、義、廉、恥是關乎國家興亡的四個關鍵因素。而具有節操觀念的人必然廉潔自守,知恥而改過,兩者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節操觀念作為具有仁義、信義、忠勇、廉恥內涵的傳統倫理範疇,自秦漢形成後就貫穿古今,成為志士仁人遵守的道德規範。在氣節方面,有西漢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他忠貞不屈,誓死不降,豪言道:『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歸漢!』(【史記·蘇建傳附蘇武傳】)匈奴無奈,將其放逐到漠北牧羊,前後長達十幾年,企圖以此消磨其意志。但蘇武手持漢節,毫不動搖,終於迫使匈奴將其放回。唐代顏真卿在安史叛軍攻陷河朔後,獨立支撐平原郡,為唐軍日後收復打下了基礎。安史亂後,藩鎮割據,顏真卿在朝內忠貞耿介,努力維持,被權奸排斥,派去宣慰叛藩李希烈,面對威脅利誘,他大義凜然道『吾守吾節,死而後已』(【舊唐書·顏真卿傳】),終被殺害。文天祥在元軍南下、宋廷崩潰時,奮然而起,召集義兵抗元,在寡不敵眾被俘後,或絕食抗爭,或唇槍舌戰,始終不屈。元人將他長期關押,迫其歸降,他則作【正氣歌】以對:『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清末女俠秋瑾立志推翻腐朽的滿清政權,她習文練武,壯懷激烈,組織光復軍,準備武裝起義。由於會黨泄密,秋瑾不幸被捕,面對屠刀,她誓死不屈,英勇就義,實現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誓言,被孫中山譽為『巾幗英雄』。在操守方面,東漢楊震奉公廉明,道德高尚,部下夜送黃金,聲稱夜晚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無人知道呢!』其人愧疚而去。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任淳安知縣時,生活簡樸,粗食布袍,令老僕種菜自給,薪俸外絲毫不侵。以大臣死於任上,竟然僅存俸銀十餘兩,舊袍數件,觀者淚下,捐金殮葬。清初于成龍任廣西羅城知縣,自奉甚儉,日唯以粗食蔬菜自給,升任兩江總督後,每日布衣青菜,荒年屑糠雜米為粥;去世唯綈袍一襲,粗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百姓罷市聚哭,每家繪成龍像祀之。康熙帝為此稱于成龍為天下廉吏第一人。

節操觀作為傳統倫理範疇,雖然是形成於封建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思想意識,但其合理的精神內核仍然存在,其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廉潔奉公、勤政愛民思想等在當今社會中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當統治黑暗或民族危亡時,堅持氣節就能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抗擊外來侵略,保家衛國,不向黑暗腐朽勢力屈服。當和平穩定時期,具有良好的操守就能較好地貫徹政策和法規,治理好所在的地方和部門,協調政府和民眾的關係。節操觀因而成為維繫社會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思想意識。由於節操觀念能貫穿古今,跨越時空,不受歷史變遷和社會轉型的影響,因此經過輿論宣傳和制度化、規範化之後,必能促使遵紀守法、廉潔奉公、敬崗愛業、為國為民成為社會普遍風尚,從而在現代社會中發揮巨大作用。(李紹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