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6|回覆: 0

[成語典故] 分道揚鑣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18 0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分道揚鑣】相關人物

元志,字猛略,河間公拓跋齊孫。

李彪(444-501年),字道固,頓丘衛國(今河南清豐縣)人,北魏傑出大臣。

魏孝文帝(467年——499年),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歲,公元490年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

【分道揚鑣】涵義

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分道揚鑣】出處

【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分道揚鑣】辨析

【分道揚鑣】讀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分道揚鑣】近義詞:各奔前程、一拍兩散、風流雲散、各奔東西、各行其是

【分道揚鑣】反義詞:志同道合、並駕齊驅、齊頭並進

【分道揚鑣】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

【分道揚鑣】造句

1、誤會是一種心靈的隔閡,它與默契分道揚鑣。心靈的隔閡由誤會產生,它使心靈之間無法自由連通。誤會割斷了默契的脈搏,使人們之間的微妙關係,不再散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

2、這次爭吵是造成他們倆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

3、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自從那一次爭執後,便分道揚鑣了。

4、一場誤會後,這兩個昔日好友終於分道揚鑣l

5、他們已分道揚鑣闖自己的事業去了。

6、還沒來得及擁抱,就已經分道揚鑣,卻忍不住思念那些纏綿和依靠,你的溫柔和妖嬈,是我最後的毒藥,讓我甘心追你到天涯海角,永不忘!

7、他倆同居多年,終因志趣不合分道揚鑣

8、如果他現在不敢與這種經濟謬論分道揚鑣,爲什麼要設想他將來願意對謬論會提出?

9、與黃金分道揚鑣之後,美國想印多少美元就印多少,。足以應付全世界對於儲備貨幣的需求。

10、誤會是一種心靈的隔閡,它與默契分道揚鑣。心靈的隔閡由誤會產生,它使心靈之間無法自由連通。

【分道揚鑣】成語典故: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爲河間公。

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爲洛陽令。不久以後,孝文帝採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爲什麼不給我讓路?”元志並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裡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

於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裡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麼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爲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