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澤而漁】相關人物
狐偃(約前715年~前629年),春秋時晉國的卿。亦稱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狐突之子,晉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稱舅氏。
【竭澤而漁】涵義
澤:池、湖。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竭澤而漁】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淮南子·本經訓】:“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辨析
【竭澤而漁】讀音:jié zé ér yú
【竭澤而漁】近義詞:殺雞取卵
【竭澤而漁】反義詞:從長計議
【竭澤而漁】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竭澤而漁】造句
1、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都是很愚蠢的行爲。
2、做事不能竭澤而漁,要考慮後果。
3、你一次就把所有資源用盡,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行不通的!
4、榨光人民,來滿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澤而漁的錯誤。
5、政府不可爲了彌補財政的不足,竭澤而漁,一味增加賦稅。
6、國家發展經濟不能竭澤而漁,要眼光放長,多給子孫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
7、他們竭澤而漁,魚越來越少,最後吃虧的是我們普通漁民。
8、砍燒林木竭澤而漁等等有摧毀性和傷害力的行爲繼續在各地上演,在在都爲我們這個危脆的地球添加了巨大的壓力。
9、另外的錯誤觀點,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
10、做事得留有餘地,竭澤而漁是不行的。
【竭澤而漁】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乾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麼能認爲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
【竭澤而漁文言文】: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竭澤而漁白話文】:
使河流乾涸而捕魚,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難道會沒有收穫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用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後卻不會再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之計。
【竭澤而漁】成語接龍:
竭澤而漁→漁陽鞞鼓→鼓睛暴眼→眼不著砂→砂里淘金→金盡裘弊→弊衣疏食→食甘寢寧→寧缺勿濫→濫竽充數→數不勝數→數見不鮮→鮮廉寡恥→恥言人過→過隙白駒→駒留空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昃不食→食馬留肝→肝腦塗地→地上天宮→宮車晏駕→駕鶴西遊→游思妄想→想方設法→法不徇情→情投意洽→洽聞強記→記問之學→學富五車→車塵馬足→足踏實地→地網天羅→羅鉗吉網→網開一面→面無人色→色厲膽薄→薄唇輕言→言之有故→故弄虛玄→玄圃積玉→玉慘花愁→愁長殢酒→酒足飯飽→飽經風雨→雨約雲期→期頤之壽→壽元無量→量鑿正枘→枘圓鑿方→方寸萬重→重足累息→息息相關→關山阻隔→隔年皇曆→歷精爲治→治國安民→民安國泰→泰山壓頂→頂踵捐糜→糜軀碎首→首身份離→離題萬里→裡勾外連→連街倒巷→巷議街談→談吐風生→生張熟魏→魏鵲無枝→枝分縷解→解民倒懸→懸崖撒手→手高眼低→低首下氣→氣滿志驕→驕兵之計→計日以俟→俟河之清→清浄無爲
【竭澤而漁】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竭澤而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與失永遠是一對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慮到了失,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