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6|回覆: 1

[成語典故] 司空見慣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8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空見慣】相關人物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司空見慣】涵義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爲奇。

【司空見慣】出處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司空見慣】辨析

【司空見慣】讀音:si kong jian guan

【司空見慣】近義詞:不足爲奇、層見迭出、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家常便飯、多如牛毛、習以爲常

【司空見慣】反義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天下無雙、千載難逢、見所未見、少見多怪

【司空見慣】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

【司空見慣】造句

1、股票市場中小戶被大戶套牢,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2、我們見非洲人吃螞蟻,大感驚奇,但導遊卻說,那是司空見慣的事。

3、在封建社會裡,官吏敲詐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見慣的事。

4、失戀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5、人們對電燈收音機電視和電話早已司空見慣,以致很難想像沒有它們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6、從初一到現在,我們沒少開班會,早已經司空見慣了。

7、孩子們對於每日在眼前司空見慣的東西容不得有絲毫改變。

8、對於明剛的無理取鬧,同學早已司空見慣

9、中學生早戀早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了。

10、爬上最高的境界,你會陡然發現:那裡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見慣的。

【司空見慣】成語典故: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爲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付巧 發表於 2025-4-8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司空見慣"的審美異化與當代啟示】

劉禹錫"司空見慣渾閒事"一語,實爲唐代士大夫階層審美異化的精妙註腳。此典出自孟棨【本事詩】,記載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司空李紳設宴款待,席間歌妓雲鬢高髻,奏【杜韋娘】曲。刺史見慣風月卻仍覺斷腸,司空習以爲常視作等閒,二者審美體驗的強烈反差,恰成中國美學史上"審美疲勞"現象的經典案例。

考"司空"一職,【周禮】列爲六卿之一,主掌土木工程。至唐代,司空已漸成榮銜,多由勛貴重臣擔任。李紳以司空身份蓄養家妓,反映中唐時期貴族文化的奢靡常態。劉禹錫將這種奢靡稱爲"渾閒事",其批判鋒芒直指統治階層的感官麻痹。值得注意的是,【全唐詩】收錄此詩時,"蘇州刺史"作"江南刺史",地理概念的擴大,使批判意涵更具普遍性。

從接受美學視角觀之,"司空見慣"揭示出審美活動的二律背反:一方面,重複性體驗導致感知鈍化;另一方面,新鮮刺激終將歸於平淡。這種悖論在當代尤具警示意義。當短視頻的視覺轟炸成爲日常,當熱搜話題以小時爲單位更迭,現代人正集體陷入比唐代司空更嚴重的感知危機。蘇軾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恰可爲此現象作注。

該成語的結構演變亦耐人尋味。劉詩原指特權階級的麻木,今義已泛化爲對常見事物的漠視。這種語義遷移本身,恰是語言"司空見慣"化的明證。在信息過載時代,保持對尋常事物的敏感,或許正是抵禦精神異化的良方。如王陽明所言"心外無物",唯有重建主體感知的能動性,方能在"見慣"中見出不尋常。

當代運用此語,當知其本爲批判之辭,而非客觀描述。若將"股票套牢""官吏貪腐"等負面現象簡單歸爲"司空見慣",實則是以語言的慣性消解了批判的銳度。劉禹錫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正在於對"習以爲常"的持續警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