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相關人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
【事半功倍】涵義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費力小,功效大。 事情比別人用時少,卻比別人收穫多。
【事半功倍】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事半功倍】辨析
【事半功倍】讀音:shì bàn gōng bèi
【事半功倍】近義詞:一舉兩得、一箭雙鵰、一石兩鳥
【事半功倍】反義詞: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事半功倍】造句
1、好方法事半功倍,好習慣受益終身。
2、不要熬夜太晚,上課45分鐘利用好,絕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事情要求方法,才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要讓自己成為樂團的指揮,客戶成為演奏的樂手,一切由我們來控制。
4、種莊稼要不務農時,教育孩子要適時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讓他節省了不少時間。
6、他工作得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在學習中要善於開動腦筋,摸索規律,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
9、沒有什麼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沒有什麼比事半功倍更困難。
10、善於把握事物的規律,掌握事物的正確動向,你就會事半功倍,而後取得最後的成功。
【事半功倍】成語典故:
戰國的時候,有個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於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後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後來人們便根據孟子所說的這兩句話,引申為“事半功倍”,用來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
【事半功倍】成語接龍:
事半功倍→倍道兼行→行俠好義→義漿仁粟→粟紅貫朽→朽棘不雕→雕蟲篆刻→刻不容松→松喬之壽→壽元無量→量如江海→海水桑田→田連阡陌→陌路相逢→逢場作樂→樂道好古→古琴價高→高明遠識→識微知著→著書立說→說來話長→長江天塹→塹山堙谷→谷馬礪兵→兵不逼好→好行小惠→惠然之顧→顧名思義→義不容辭→辭不獲命→命辭遣意→意氣高昂→昂然自若→若即若離→離本趣末→末節細行→行步如飛→飛蛾投火→火光燭天→天理不容→容光煥發→發蹤指示→示貶於褒→褒衣危冠→冠冕堂皇→皇天上帝→帝王將相→相知恨晚→晚節不終→終始若一→一無長物→物阜民康→康莊大道→道不掇遺→遺恩餘烈→烈火辨日→日陵月替→替天行道→道西說東→東徙西遷→遷延觀望→望梅閣老→老而不死→死而無悔→悔之無及→及笄年華→華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成名就→就虛避實→實繁有徒→徒託空言→言必有物→物競天擇→擇善而行→行同能偶→偶燭施明→明媒正禮→禮先壹飯→飯蔬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