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4|回复: 2

[成语典故] 惊弓之鸟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6-9-1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弓之鸟》相关人物

更羸(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著名的射箭能手。

《惊弓之鸟》涵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弓之鸟》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弓之鸟》辨析

《惊弓之鸟》读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惊弓之鸟》近义词:伤弓之鸟、心有余悸

《惊弓之鸟》反义词:初生之犊

《惊弓之鸟》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惊弓之鸟》造句

1、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2、那些被打败的侵略者,有如惊弓之鸟,听见鞭炮声就逃。

3、敌人吃了败仗以后,成了惊弓之鸟,一遇风吹草动,就惊惶失措。

4、听说解放军来了,那些土匪就像惊弓之鸟,四处逃散了。

5、警方已全面发布追缉令,罪犯者已成为惊弓之鸟,惶惶难安。

6、敌军连吃几次败仗,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7、他已被吓破胆了,稍有声响,就好像惊弓之鸟样,不能自持。

8、惊弓之鸟飞不远,惧败之人业不大。

《惊弓之鸟》成语典故:

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魏王听了,耸肩一笑:“ 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

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拢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魏王更奇怪了:“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呢?”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鸣声悲凉。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它体内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失群。这只孤雁疮伤未愈,惊魂不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弓弦响声便惊逃高飞。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惊弓之鸟文言文》:

异日者,更羸(gēng lé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惊弓之鸟白话文》: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先生凭什么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见弓弦响声便奋力向上飞,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惊弓之鸟》成语接龙:

惊弓之鸟→鸟面鹄形→形格势禁→禁暴诛乱→乱语胡言→言之成理→理正词直→直眉楞眼→眼急手快→快心遂意→意前笔后→后患无穷→穷鸟入怀→怀珠韫玉→玉关人老→老羞成怒→怒形于色→色丝虀臼→臼灶生蛙→蛙鸣鸱叫→叫苦不迭→迭床架屋→屋乌之爱→爱别离苦→苦大仇深→深山长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子爱日→日薄虞渊→渊停山立→立身处世→世济其美→美人迟暮→暮夜先容→容光焕发→发奸摘覆→覆盆难照→照猫画虎→虎变龙蒸→蒸蒸日盛→盛气凌人→人心不古→古圣先贤→贤贤易色→色授魂与→与人为善→善罢罢休→休戚是同→同心竭力→力屈计穷→穷奢极侈→侈人观听→听之任之→之死靡二→二缶钟惑→惑世诬民→民安国泰→泰山盘石→石火风灯→灯火万家→家累千金→金玉良缘→缘悭分浅→浅尝辄止→止戈为武→武偃文修→修旧起废→废寝忘餐→餐风宿露→露己扬才→才墨之薮→薮中荆曲→曲意奉迎→迎新弃旧→旧仇宿怨→怨气满腹→腹有鳞甲→甲冠天下→下车作威

《惊弓之鸟》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余出 发表于 2025-4-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惊弓之鸟"的心理创伤与生存智慧》

"惊弓之鸟"典出《战国策·楚策》,其深层意蕴远超字面所示。更羸"虚弓落雁"的典故,实为古代创伤心理学的典型案例。大雁因旧伤未愈而闻弦惊坠,恰似《黄帝内经》所言"故病未已,新病复起"的病理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观之,此鸟呈现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特征:其"飞徐而鸣悲",正是《淮南子》描述的"形神相离"状态。更羸能通过行为观察判断隐伤,体现了古人"望闻问切"的诊疗智慧。这种由过往伤害导致的过度警觉,在《晋书·王鉴传》中被引申为"黩武之众易动"的政治隐喻。

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其双重启示:消极层面警示我们"一朝被蛇咬"的心理阴影可能演变为持续性的生存障碍;积极层面则揭示《道德经》"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的养生智慧——过度刺激终将损耗元气。那些如惊弓之鸟的工头、土匪等例证,皆印证《韩非子》"不谨萧墙之患"的训诫。

反观"初生之犊"的反义对照,恰构成《周易》"亢龙有悔"与"潜龙勿用"的辩证关系。故智者当学庄子"与时俱化",既保持必要的警觉,又不为过往阴影所困,方达至《中庸》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境界。此乃"惊弓之鸟"留给今人的生存智慧。
沙坡 发表于 2025-4-7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惊弓之鸟"的心理机制与处世智慧》

"惊弓之鸟"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其深层意蕴远超字面。更羸辨鸟之术,实为古代心物相感理论的生动实践。《淮南子·说山训》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与此典故异曲同工,皆揭示创伤记忆对认知模式的塑造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观之,此典体现三重智慧:其一,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早期观察。大雁因旧伤未愈而过度应激,恰如《黄帝内经》所言"故病久则传化",说明身心创伤具有持续性影响。其二,环境敏感度的辩证关系。《庄子·达生》云"醉者坠车而不伤",反衬出过度警觉反而易致伤害的哲理。其三,行为预判的认知基础。更羸通过"飞缓鸣悲"判断隐伤,印证《周易》"观其象而玩其辞"的认知方法。

在处世层面,此典启示我们:过度防御反成破绽。《菜根谭》"处世让一步为高"的智慧,恰可化解"惊弓"心态。王阳明《传习录》载"心外无物"之说,更指明心理创伤的根源在于认知建构。当代人处于信息过载时代,尤当警惕"惊弓"心理的三种异化:决策时的杯弓蛇影、人际交往中的风声鹤唳、事业发展上的畏首畏尾。

反观"初生之犊"的对照意象,《孟子·尽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命题,实为破解"惊弓"困境的密钥。苏轼《留侯论》称"天下有大勇者",正在于能超越创伤记忆的桎梏。故智者当师法更羸的观察力,而非效仿伤雁的应激态,方可达致《中庸》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境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