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相关人物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投笔从戎》涵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
《投笔从戎》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投笔从戎》辨析
《投笔从戎》读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投笔从戎》近义词:弃文就武
《投笔从戎》反义词:解甲归田
《投笔从戎》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投笔从戎》造句
1、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2、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3、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4、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5、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但是我做不到。
6、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7、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8、报国不一定要投笔从戎,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努力也是一样。
9、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10、一个男人,投笔从戎,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我对军人的感慨,就像对我的生命一样坚强。
《投笔从戎》成语典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投笔从戎白话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投笔从戎》成语接龙:
投笔从戎→戎马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臂相失→失张冒势→势如劈竹→竹报平安→安老怀少→少成若性→性命交关→关门打狗→狗头军师→师出有名→名声籍甚→甚嚣尘上→上南落北→北辰星拱→拱手而降→降本流末→末大不掉→掉三寸舌→舌剑唇枪→枪林刀树→树大根深→深切着明→明珠弹雀→雀马鱼龙→龙首豕足→足音跫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道受业→业精于勤→勤学好问→问舍求田→田畯野老→老而不死→死而不朽→朽条腐索→索隐行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拳白手→手到拿来→来者居上→上陵下替→替天行道→道而不径→径情直行→行间字里→里通外国→国色天香→香花供养→养虎自啮→啮血沁骨→骨瘦形销→销毁骨立→立此存照→照人肝胆→胆大心麤→麤袍粝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伦逸群→群策群力→力敌千钧→钧天广乐→乐山乐水→水泄不透→透骨酸心→心满原足→足踏实地→地丑力敌→敌不可假→假眉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