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6|回覆: 1

[成語典故] 捨本逐末

[複製鏈接]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0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舍本逐末】相關人物

趙威后(約前300年左右─前265年)趙惠文王的王后趙孝成王的母后又稱孝威太后。惠文王去世後她一度臨朝聽政而年紀才三十出頭。

【舍本逐末】涵義

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舍本逐末】出處

【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舍本逐末】辨析

【舍本逐末】讀音:shě běn zhú

【舍本逐末】近義詞:本末倒置、捨近求遠、輕重倒置

【舍本逐末】反義詞:追本求源

【舍本逐末】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舍本逐末】造句

1、如果學知識只是每天做題完成作業而不抓牢基礎知識那是捨本逐末的行為。

2、學習只是熱衷於獵奇不想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這不就是捨本逐末嗎!

3、寫作文只顧華麗語言和表面形式不注重內容就是捨本逐末

4、學習如人走路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捨本逐末基礎不牢成不了大器。

5、哥哥不吃飯喜歡各種各樣的零食還美其名說食物要多樣化這可是捨本逐末的做法呀。

6、我們小學生要腳踏實地好好學習基礎知識不能好高務遠如果各種本領都要學卻無法學好結果是捨本逐末什麼也學不成。

7、爸爸說不能為了考試成績而學習,否則學習就是捨本逐末

8、我每天到學校總是顧着玩而忘記學習這無疑是捨本逐末

9、小紅只注重外表美不注重身體健康醫生說她是捨本逐末

10、如果學知識只是每天做題完成作業而不抓牢基礎知識那是捨本逐末的行為。

【舍本逐末】成語典故:

戰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后。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后。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后是以為很賢德的往後,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后問安,趙威后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麗的:那雕梁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台……他聽人說過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着,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后。

趙威后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趙威后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又問:“黎民百姓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再問:“齊王也很好嗎?”“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麼,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後,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後面呢?”趙威后笑着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麼道理?”趙威后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裡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已經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后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歸。他覺得,趙威后的那有關“捨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麼禮品都貴重。

【舍本逐末】成語接龍:

捨本逐末→末節細行→行步如飛→飛聲騰實→實至名歸→歸根結底→底死謾生→生動活潑→潑婦罵街→街號巷哭→哭笑不得→得意忘形→形容枯槁→槁項沒齒→齒白唇紅→紅白喜事→事無二成→成人之善→善有善報→報本反始→始末原由→由淺入深→深文周內→內柔外剛→剛戾自用→用盡心機→機事不密→密不通風→風旋電掣→掣襟露肘→肘行膝步→步履維艱→艱深晦澀→澀於言論→論長說短→短褐穿結→結黨營私→私相授受→受寵若驚→驚采絕艷→艷如桃李→李郭同舟→舟車勞頓→頓腳捶胸→胸有成算→算沙摶空→空室清野→野心勃勃→勃然奮勵→勵兵秣馬→馬如游魚→魚帛狐聲→聲銷跡滅→滅門絕戶→戶樞不蠹→蠹政害民→民困國貧→貧賤之知→知羞識廉→廉泉讓水→水中捉月→月盈則食→食為民天→天翻地覆→覆海移山→山積波委→委曲成全→全神貫注→注玄尚白→白面書郎→郎才女姿→姿意妄為→為期不遠→遠垂不朽→朽竹篙舟→舟中敵國→國破家亡→亡猿災木→木人石心→心如止水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4-12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捨本逐末"的治國啟示與當代價值】

"捨本逐末"作為源自【漢書·食貨志】的經典成語,其思想內核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趙威后的治國實踐。本文將從歷史源流、哲學內涵及現代啟示三個維度展開論述。

一、歷史語境中的本末之辨
趙威后臨朝聽政時期(約前265年),面對"齊使問安"的典故,其"先問歲與民而後問王"的應對,實為"重本輕末"政治哲學的生動體現。【戰國策·齊策】記載此事,凸顯其"民為邦本"的治國理念。這種思想與【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形成互文,共同構成先秦民本思想的重要譜系。班固在【漢書】中將其凝練為"棄本逐末"的警示,正是對漢代貨幣經濟興起後社會價值觀異化的深刻批判。

二、哲學層面的二元結構
該成語構建了"本-末"的二元認知框架:
1. 本體維度:指根本性、決定性要素(如農耕、民生)
2. 末節維度:指派生性、表象性要素(如貨幣、形式)
【荀子·天論】"明於天人之分"的論述,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認識論層面,這種區分與【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的格物之道相呼應,形成中國傳統思維中特有的層級認知模式。

三、當代社會的鏡鑒價值
在現代語境下,"本末"關係呈現新的表現形態:
1. 教育領域:知識體系構建與應試技巧的失衡
2. 經濟發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配比問題
3. 文化建設:價值內核與形式創新的辯證關係
王陽明【傳習錄】所言"在事上磨鍊"的工夫論,恰可為糾正"捨本逐末"提供方法論指導——唯有立足根本,方能枝繁葉茂。

結語:
"捨本逐末"的警示穿越兩千餘年仍具現實意義。在信息爆炸的當代,我們更需秉承趙威后的政治智慧,於紛繁現象中把握本質,方能在個人修養與社會建設中行穩致遠。此乃中華傳統智慧給予現代人的重要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