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9|回覆: 1

[成語典故] 巾幗英雄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1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巾幗英雄】相關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巾幗英雄】涵義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巾幗英雄】出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巾幗英雄】辨析

【巾幗英雄】讀音:jīn guó yīng xióng

【巾幗英雄】近義詞:女中丈夫、巾幗鬚眉、女中豪傑

【巾幗英雄】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

【巾幗英雄】造句

1、我的老師,雖只是一個嬌小瘦弱的女子,卻有着巾幗英雄般的氣概。她大氣,博愛,正直,豪邁……

2、她是個巾幗英雄,抗日戰爭時,曾經手刃日軍數人。

3. 封豕長蛇,無巾幗英雄地,出生入死,火裏青蓮蕊。

4. 花木蘭可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巾幗英雄

5. 古往今來,我國有無數巾幗英雄,令男兒由衷敬佩。

6. 你是一位英勇威武的巾幗英雄,你是一名英姿颯爽的巾幗元帥,你是一尊令人敬仰的雕像,你是一座寫滿功績的豐碑,你是一輪冉冉升起永不落山的太陽!

7. 巾幗英雄穆桂英橫刀立馬,八面威風。

8. 紫晶玫瑰象徵巾幗英雄颯爽英姿及她們昂揚鬥志的最強者形象。

9. 當他們叫她為巾幗英雄時她臉紅了.

10. 舵主真是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見到寶劍而不動心,實在是千古第一女英雄,我等願附驥尾,馬首是瞻,一輩子效忠舵主。

【巾幗英雄】成語典故:

在三國紛爭的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於渭南。由於看到諸葛亮遠道而來,利於急戰,所以司馬懿採取了相持戰術。蜀軍多次挑戰,屢次辱罵,司馬懿都不肯出戰。諸葛亮深知,如果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故而發動強攻。可是無奈北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諸葛亮又怎能甘心退兵?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髮飾(釵、環、及脂粉等),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麼多兵將,竟然不敢前來應戰。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男子漢、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戰,乾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再用脂粉化妝吧!以此來譏諷證明他這個所謂的英雄只是個一般婦女而已,這是激將法。而司馬懿雖然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巾幗英雄】成語接龍:

巾幗英雄→雄材大略→略識之無→無病呻吟→吟風詠月→月白風清→清都紫微→微顯闡幽→幽期密約→約定俗成→成人之善→善罷罷休→休休有容→容光煥發→發揚踔厲→厲精圖治→治病救人→人煙浩穰→穰穰滿家→家常茶飯→飯牛屠狗→狗顛屁股→股肱之力→力排眾議→議論風生→生殺與奪→奪人所好→好佚惡勞→勞民費財→財竭力盡→盡善盡美→美言不信→信口胡言→言文行遠→遠至邇安→安然如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期酒會→會逢其適→適俗隨時→時運不濟→濟世之才→才大如海→海天雲蒸→蒸沙成飯→飯囊酒瓮→瓮裏酰雞→雞鶩相爭→爭短論長→長齋繡佛→佛頭著糞→糞土不如→如臨深淵→淵源有自→自愧不如→如雷灌耳→耳後風生→生龍活現→現世現報→報冰公事→事齊事楚→楚歌四面→面縛銜璧→璧合珠聯→聯翩而至→至德要道→道頭知尾→尾大難掉→掉以輕心→心孤意怯→怯防勇戰→戰天鬥地→地北天南→南風不競→競今疏古→古聖先賢→賢賢易色→色膽包天→天下為家

沙舟 發表於 2025-3-28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巾幗英雄之文化意蘊與歷史典範】

"巾幗英雄"一詞,實為中華文化對女性英傑的最高禮讚。考其詞源,"巾幗"本為漢代婦女首飾,【晉書】載"諸葛亮遺司馬懿巾幗",即以女性飾物諷其怯戰,可見其文化象徵早植根於古典語境。清代湘靈子【軒亭冤】以"巾幗英雄叫九閽"之句,終使此詞升華為特定文化符號。

稽諸史冊,巾幗英雄之典範當首推北朝花木蘭。其"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壯舉(【木蘭詩】),不僅突破"女不言外"的禮教樊籬,更彰顯【周易】"柔順利貞"的哲學智慧。至若南宋梁紅玉擂鼓戰金山,明末秦良玉白杆兵勤王,皆以女子之身行丈夫之志,正應【禮記·中庸】"柔遠人則四方歸之"的治國大道。

今人用此詞,當知其中蘊含三重境界:其一為勇毅之氣,如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其二為韜略之才,如冼夫人安定嶺南的治術;其三為貞剛之節,如楊門女將代夫守疆的忠義。此三者,恰合【女誡】"婦德不必才明絕異"的反思,展現中華文化對女性價值的多元詮釋。

當代語境下,"巾幗英雄"更應拓展為精神符號。觀敦煌壁畫中的女供養人像,其姿態謙恭而神情堅毅,恰似隱喻:真正的巾幗精神,非與男子爭雄,而在以柔韌化剛強。此乃中華文明獨有之智慧,足為世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