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81|回复: 2

[成语典故] 空前绝后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9-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前绝后》相关人物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空前绝后》涵义

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空前绝后》出处

宋·赵佶《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空前绝后》辨析

《空前绝后》读音:kōng qián jué hòu

《空前绝后》近义词: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反义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空前绝后歇后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空前绝后》用法:联合式;作定语

《空前绝后》造句

1、你应当对小姐说,我是空前绝后的绝无仅有的料事如神的最伟大的侦探家。

2、我们共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空前绝后的伟大事业。

3、王先生此次将价值数亿元家产捐出来的义行,当是空前绝后的了。

4、它是关于内战的小说中空前绝后的一部优秀作品,让其他作品望尘莫及。

5、我虽不敢说这是空前绝后的作品,但它的成就傲视群伦,必定无疑。

6、在音乐史上。,莫札特是空前绝后的音乐天才。

7、我猜测他有着一段空前绝后的历史,时间在太古。

8、一旁看戏的叶飞见自己姑丈和老爸无耻得都空前绝后,骗的众人头晕晕,有的更是自责万分不由连连咳嗽起来。

9、暗恋就是心里的那株樱花树,空前绝后地盛放,就算凋零,也有着凄然的美。

10、不管是古是今,墟市的规模都是空前绝后的,赶墟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可谓车水马龙。

《空前绝后》成语典故: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空前绝后》成语接龙:

空前绝后→后进领袖→袖里玄机→机不旋踵→踵接肩摩→摩顶至踵→踵趾相接→接踵而至→至当不易→易于反掌→掌上明珠→珠玉在侧→侧足而立→立业安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后→后海先河→河汉江淮→淮南鸡犬→犬马之决→决一雌雄→雄姿英发→发指眦裂→裂裳裹足→足不窥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不取容→容头过身→身无长处→处实效功→功高望重→重门叠户→户枢不蠹→蠹国病民→民淳俗厚→厚往薄来→来者不善→善有善报→报仇雪耻→耻居人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肉枯骨→骨腾肉飞→飞声腾实→实偪处此→此中三昧→昧旦晨兴→兴趣盎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沉璧碎→碎身粉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刀直入→入火赴汤→汤烧火热→热血沸腾→腾达飞黄→黄锺毁弃→弃车走林→林下风致→致远任重→重望高名→名过其实→实逼处此→此发彼应→应天承运→运筹决算→算尽锱铢→铢铢校量→量力度德→德容言功→功一美二→二分明月

思斌 发表于 2025-4-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空前绝后"之艺境与史观》

"空前绝后"一词,初见于宋徽宗《宣和画谱》评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三家画艺,实为艺术批评之极致表述。此语既含纵向比较之史观,又具横向定位之深意。顾恺之"冠于前",张僧繇"绝于后",而吴道子能兼二者之长,此三重境界,恰构成中国艺术史之重要坐标。

考其词义,"空"者非仅时间概念,更含价值判断;"绝"者非谓后继无人,实指范式之不可复制。如顾恺之"传神写照"之妙,张僧繇"画龙点睛"之奇,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完成艺术范式之创造,后世纵有承袭者,终难再现其开创性意义。此即《文心雕龙》所谓"变乎骚"的原创价值。

今人用此语,当知其中包含三重辩证:一者须确有开宗立派之实,二者须具时代终结之象,三者必含不可重复之质。若泛言"空前绝后",反失其真义。观历代艺文,唯王羲之书、杜甫诗、八大山人画等,可当此誉。而今人作文,当以"继往开来"为要,不必轻言"绝后",方合文化发展之道。
钱洽 发表于 2025-4-6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空前绝后"之艺术境界与历史意蕴》

"空前绝后"一词,初见于宋徽宗《宣和画谱》评顾恺之语,其文曰:"顾冠于前,张绝于后,而道子乃兼有之。"此语不仅道出中国绘画史上三位宗师的承续关系,更揭示了中国艺术批评中"独造"与"兼善"的辩证关系。细究此语,实包含三层深意:其一谓顾恺之集前代之大成,其二言张僧繇开后世之先河,其三赞吴道子能兼二者之长。这种评价体系本身,即构成中国艺术史观的独特范式。

顾恺之"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的养成,实与魏晋风度密切相关。其"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将人物画从形似提升至神似的境界。观其《女史箴图》,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神态宛然,确乎达到"以形写神"的化境。而张僧繇"画龙点睛"的典故,则暗含艺术创作中"通神"的终极追求。二子虽隔代而生,然其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皆在追求超越技法的精神自由。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空前绝后"作为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其修辞效果远胜于单纯的时间性表述。"空"与"绝"二字相呼应,既强调时间维度的独特性,又暗含价值判断的绝对性。这种表达方式,与《文心雕龙》"夸饰有度"的美学原则相契合。观其近义词"绝无仅有",虽意近而神远,缺少"空前绝后"所蕴含的历史纵深感。

今人使用此语,当知其本为艺术批评术语,后渐扩展至其他领域。例句中"莫扎特是空前绝后的音乐天才"的表述,实为跨文化比附的典型案例。这种用法虽显豁,然需警惕概念泛化导致的意涵稀释。真正"空前绝后"者,必如顾恺之之画,既深植传统又超越时代,在历史长河中确立不可复制的坐标。

当代语境下,此语的滥用值得反思。若谓某商业活动"规模空前绝后",实乃修辞的僭越。真正的"空前绝后",当如王羲之《兰亭序》、苏轼《寒食帖》,是天才、学养与时代的完美遇合。这种创造性的瞬间,方配称"冠前绝后"之誉。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