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26|回覆: 1

[成語典故] 水深火熱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23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深火熱】涵義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水深火熱】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水深火熱】辨析

【水深火熱】讀音:shuǐ shēn huǒ rè

【水深火熱】近義詞:水火之中、民不聊生

【水深火熱】反義詞: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安居樂業、人壽年豐

【水深火熱】用法:聯合式;作定語;含貶義

【水深火熱】造句

1、愛心是沙漠的一泓清泉,使水深火熱的人感到沁人心脾的清涼。

2、東漢末年,朝野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黃巾大起義終於暴發了。

3、在舊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經常有賣兒鬻女的現象。

4、清廷腐敗,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孫中山先生便起來號召人民進行革命。

5、毫無疑問,在一開始,拉齊奧也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6、我剛入伍的那段日子,因為不習慣,每天過得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7、在封建勢力和侵略者的壓迫下,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8、沒經過水深火熱的磨練,那算得了是條漢子?

9、古代各國為爭奪霸權,長期兵連禍結,老百姓生活中水深火熱之中。

10、國家動盪,海水群飛,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水深火熱】成語典故:

戰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內戰。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出現“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國國都。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說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國,有人勸我吞併它,到底該怎麼辦?”孟子回答說:“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反而很高興,那就吞併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並不高興,”孟子又說,“那就不要吞併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後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脫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進而吞併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水深火熱】成語接龍:

水深火熱→熱血沸騰→騰達飛黃→黃卷青燈→燈紅酒綠→綠林大盜→盜憎主人→人事不知→知人之明→明察秋毫→毫釐千裏→裏出外進→進賢退愚→愚公移山→山眉水眼→眼明手快→快人快性→性命關天→天上麒麟→麟角鳳距→距躍三百→百無一能→能屈能伸→伸冤理枉→枉費心思→思前想後→後海先河→河清三日→日月入懷→懷珠韞玉→玉卮無當→當耳邊風→風行電照→照功行賞→賞同罰異→異軍特起→起鳳騰蛟→蛟龍戲水→水遠山遙→遙相呼應→應機立斷→斷線偶戲→戲綵娛親→親仁善鄰→鄰女窺牆→牆上泥皮→皮膚之見→見貌辨色→色膽包天→天台路迷→迷蹤失路→路絕人稀→稀世之寶→寶馬香車→車擊舟連→連昏達曙→曙後星孤→孤儔寡匹→匹夫匹婦→婦人醇酒→酒酣耳熟→熟能生巧→巧言如簧→簧口利舌→舌橋不下→下愚不移→移孝作忠→忠貫白日→日久月深→深情故劍→劍及屨及→及笄年華→華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標青史→史無前例→例行公事→事捷功倍→倍道兼行→行有餘力

 
郝岢 發表於 2025-4-7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水深火熱"之歷史語境與當代啟示】

"水深火熱"一詞語出【孟子·梁惠王下】,其"如水益深,如火益熱"的譬喻,實為孟子政治哲學中"民本思想"的深刻體現。此成語歷經兩千餘載,仍活躍於當代語境,其生命力不僅在於修辭之精妙,更在於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與人文關懷。

考其本義,"水深火熱"乃雙重隱喻結構。水之深者,喻苦難之不可測;火之熱者,喻煎熬之不可逃。孟子以此形容燕國內亂時百姓處境,暗含"民之憔悴於虐政"的政治批判。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原文"亦運而已矣"五字,實為點睛之筆——百姓苦難終將引發時運更迭,此中已蘊含"載舟覆舟"的治亂規律。

在歷史長河中,此成語常見於描述三種社會形態:其一為政權更迭時的戰亂,如東漢末年的"白骨露於野";其二為外族入侵時的劫難,如五代十國的"中原板蕩";其三為暴政統治下的民生,如明清之際的"苛政猛於虎"。這三個維度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苦難敘事。

與近義詞"民不聊生"相較,"水深火熱"更具形象感染力。前者直陳結果,後者則通過通感修辭讓讀者產生切膚之痛。這種語言張力,使其成為文人墨客批判現實的首選。如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強烈對比,正是"水深火熱"的詩意呈現。

當代使用此成語時需注意語境適配。用於描述個體困境時(如帖中例句6),實為修辭降格;用於社會批判時,則應考據史實,避免泛化。今日所謂"水深火熱",與古代已大異其趣——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下,民生保障機制日益完善,將此語簡單對應現實,恐失之偏頗。

回望這個穿越千年的成語,其最大價值在於提醒執政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為政之道。孟子所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的治國智慧,至今仍值得深思。成語不僅是語言化石,更是文明傳承的密碼,我們在使用時應懷敬畏之心,方不負先人鑄就此語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