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0|回覆: 0

[成語典故] 削足適履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3 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削足適履】相關人物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名棄疾,繼位後改名居,又稱陳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靈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

晉獻公(?—前651年),姬姓,名詭諸,晉武公之子,春秋時期的晉國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

【削足適履】涵義

適:適應;履:鞋。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削足適履】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削足適履】辨析

【削足適履】讀音:xuē zú shì lǚ

【削足適履】近義詞:刖趾適屨、因噎廢食、因小失大

【削足適履】反義詞:因地制宜

【削足適履歇後語】:削足適履——盲目遷就

【削足適履】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削足適履】造句

1、我們要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削足適履,生搬硬套。

2、不考慮自己的國情,照搬外國的做法,削足適履,一定會失敗。

3、這個削足適履的傾向,更是因為作者所起的書名以及在首章引入的激活行文的暗喻而加重。

4、作詩不能為了遷就平仄而削足適履,硬湊一些不合適的字詞。

5、因為經費張羅無着,原計畫只好削足適履,改弦更張。

6、如今期限已迫在眉睫,只好減少一些工程,削足適履,先求完工再說。

7、我相信沒有人會去削足適履,畢竟只有適合的東西才是好的。

8、為遷就少數人的意見,隨便更改符合大眾利益的方案,無異是削足適履的作法。

9、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為了活着,既不是為了某種交易,也不是為了被賦予某種概念,更不是為了削足適履以納入某種體系形式。

10、企圖削足適履,將它們嵌入某種歐洲模子,是愚蠢的。

【削足適履】成語典故: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裏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

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劉安評論這兩件事說:“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猶削足適履),太不明智了。”

【削足適履】成語接龍:

削足適履→履薄臨深→深文附會→會道能說→說是談非→非驢非馬→馬不停蹄→蹄閒三尋→尋死覓活→活蹦亂跳→跳樑小丑→醜類惡物→物議沸騰→騰蛟起鳳→鳳子龍孫→孫康映雪→雪北香南→南船北車→車無退表→表裏受敵→敵國外患→患難與共→共為唇齒→齒甘乘肥→肥遁鳴高→高不可攀→攀藤攬葛→葛屨履霜→霜露之病→病病歪歪→歪風邪氣→氣義相投→投鼠忌器→器滿意得→得意忘形→形輸色授→授柄於人→人人皆知→知人善任→任賢使能→能寫會算→算無遺策→策駑礪鈍→鈍學累功→功德圓滿→滿腔熱枕→枕方寢繩→繩墨之言→言歸正傳→傳風搧火→火然泉達→達官貴人→人非土木→木本水源→源源本本→本鄉本土→土洋結合→合兩為一→一倡百和→和氣致祥→祥麟威鳳→鳳凰來儀→儀表堂堂→堂皇富麗→麗句清詞→詞言義正→正人君子→子曰詩云→雲涌飆發→發禿齒豁→豁然貫通→通商惠工→工力悉敵→敵惠敵怨→怨天怨地→地上天宮→宮鄰金虎→虎擲龍拿→拿腔作勢→勢焰熏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