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除根》相关人物
陈桓公(前754年─前707年),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文公儿子,承袭陈文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他是陈国第12位君主。
周任,周时大夫。
《斩草除根》涵义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斩草除根》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斩草除根》辨析
《斩草除根》读音:zhǎn cǎo chú gēn
《斩草除根》近义词:寸草不留、养虎遗患、鸡犬不留
《斩草除根》反义词:放虎归山
《斩草除根歇后语》: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斩草除根》造句
1、敌人到处搜捕这个革命烈士的遗孤,妄图斩草除根。
2、毒品危害社会最烈,如不用严刑峻法,斩草除根,恐怕将成为祸害社会的根源。
3、消灭蚊蝇要打扫清理蚊蝇孳生地,做到斩草除根。
4、我只知道,对待敌人,不能心慈手软!!!要斩草除根,我绝不会为白家留下一点一滴的隐患。
5、连续将四人击杀,斩草除根!这种事情若放在一个月前,慕寒简直不敢想象,在地球上时,他别说杀人了,连鸡都没有杀过。
6、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7、我知道妈是要把我的男人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8、放心吧娘,我一定会尽快找出凶手,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9、你杀了我爹娘,何不就此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若是收我为徒,待我年长之后,自会报昔日之仇,师太此举,岂非养虎贻患?
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斩草除根》成语典故:
隐公六年,卫国与陈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庄公战败,向陈桓公求和。陈桓公不同意。他的弟弟劝他:“跟善人处好关系,跟邻国友好相处,这是立国根本,你就与他和好了吧!”陈桓公生气地说:“宋、卫是大国,我们陈国不是他们的对手,不打还说得过去;可是郑国是个小国,为什么不攻打它呢?”于是陈桓公坚持继续攻伐郑国。两年以后,郑国国力强大了起来,派兵攻打陈国。陈国大败,陈国的邻国都没有前来救助。
就此事,百姓纷纷议论,说:“陈国自作自受,自讨苦吃,这就是长期做恶事却不知道悔过的结果。古书上说,做恶事很容易,恶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无法扑灭,最后烧到自己的头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讲过这样的一个道理:作为一国的国君,要能做到当机立断,对待恶人、恶事,就像农夫在田间铲草一样,一定要连根挖掉,不让它们有再生长的可能。”
《斩草除根文言文》:
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従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ěr),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斩草除根白话文》:
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答应。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斩草除根》成语接龙:
斩草除根→根结盘固→固步自封→封己守残→残章断简→简明扼要→要死要活→活蹦活跳→跳梁小丑→丑声远播→播弄是非→非同儿戏→戏彩娱亲→亲上成亲→亲当矢石→石烂海枯→枯脑焦心→心孤意怯→怯声怯气→气焰嚣张→张灯结采→采葑采菲→菲食薄衣→衣不重彩→彩衣娱亲→亲冒矢石→石火光阴→阴疑阳战→战天斗地→地北天南→南郭先生→生聚教养→养虎自残→残民害理→理所当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花飞舞→舞文弄墨→墨迹未干→干干翼翼→翼翼小心→心如止水→水调歌头→头晕目眩→眩目惊心→心旷神恬→恬不为怪→怪雨盲风→风餐水宿→宿雨餐风→风飡水宿→宿水飡风→风恬浪静→静影沉璧→璧坐玑驰→驰志伊吾→吾谁与归→归奇顾怪→怪力乱神→神机妙算→算尽锱铢→铢寸累积→积微致着→着手生春→春深似海→海桑陵谷→谷马砺兵→兵凶战危→危言耸听→听而不闻→闻名丧胆→胆战心摇→摇嘴掉舌→舌敝唇焦→焦沙烂石→石沉大海→海阔天空→空拳白手→手到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