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0|回复: 1

[成语典故] 髀肉复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9-25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髀肉复生》相关人物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髀肉复生》涵义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髀肉复生》辨析

《髀肉复生》读音:bì ròu fù shēng

《髀肉复生》近义词:髀里肉生、光阴虚度、无所事事

《髀肉复生》反义词:马不停蹄、疲于奔命

《髀肉复生》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髀肉复生》造句

1、他退休之后就过着清闲的日子,不禁感叹髀肉复生

2、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3、昔日,刘备寄居刘表之下时,只因髀肉复生,而发出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肉复生

4、一次酒会上,刘备看到自己腿上长了肥肉,感叹老年将至而无法建功立业,就是髀肉复生的来历,刘表愈加猜忌刘备,让刘备驻军新野。

5、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能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成语典故: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bi,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

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髀肉复生》成语接龙:

髀肉复生→生死骨肉→肉眼愚眉→眉南面北→北面称臣→臣心如水→水碧山青→青红皂白→白手兴家→家散人亡→亡不旋踵→踵武前贤→贤良方正→正明公道→道头会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上天官→官轻势微→微服私行→行之有效→效颦学步→步月登云→云树之思→思断义绝→绝长续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辞厚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禹治水→水底捞针→针头削铁→铁板歌喉→喉长气短→短寿促命→命世之才→才疏学浅→浅见寡闻→闻融敦厚→厚今薄古→古道热肠→肠肥脑满→满脸春风→风里杨花→花晨月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恨云愁→愁红惨绿→绿酒红灯→灯火万家→家藏户有→有害无利→利欲熏心→心往神驰→驰名天下→下逐客令→令人注目→目无下尘→尘羹涂饭→饭来张口→口中雌黄→黄梁一梦→梦熊之喜→喜从天降→降心相从→从头至尾→尾大不掉→掉舌鼓唇→唇齿之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后→后悔无及→及宾有鱼→鱼生空釜→釜底抽薪→薪桂米珠→珠零玉落

 

相关帖子

邓帛 发表于 2025-4-1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髀肉复生"的警世价值与当代启示》

"髀肉复生"典出《九州春秋》,记载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寄寓荆州时的慨叹。这个看似简单的生理现象,实则是中国士人"居安思危"意识的经典投射。作为国学研究者,笔者认为这个典故至少包含三重文化意蕴:

一、时间焦虑与功业意识
刘备的慨叹本质上是对"逝者如斯"的时间焦虑。《论语》载"子在川上曰"的典故,与刘备抚髀而叹形成跨越六百年的精神共鸣。汉代《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的时空意识,在乱世英雄身上转化为强烈的功业紧迫感。这种将生理变化与时代责任相联系的思维模式,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身体政治学的隐喻
古人常以身体喻政事,《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刘备的"髀肉"实为政治生命状态的象征:紧实的肌肉代表进取的活力,松软的脂肪暗示机能的退化。这种身体观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一脉相承。宋代朱熹注《大学》时强调"日新其德",正是对这种进取态度的学理升华。

三、闲适生活的辩证思考
典故反衬出中国士人对"闲适"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传统,另一方面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入世精神。刘备的眼泪揭示出:在天下三分的大变局中,个体的安逸可能意味着对时代责任的逃避。这种张力在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的咏叹中得到延续。

当代启示:
1. 警惕"数字时代髀肉":当虚拟空间消解行动力时,更需保持实践精神
2. 超越生理年龄焦虑:当效法曹操"老骥伏枥"的进取心态
3. 平衡休憩与奋进:可借鉴《菜根谭》"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的智慧

结语:
这个典故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特定历史语境,成为检视生命质量的永恒尺度。王阳明云"在事上磨练",恰可作"髀肉复生"的最佳注脚。当代人虽不必如刘备般征战沙场,但保持精神层面的"髀肉不生",仍是应对时代变局的应有之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