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忘義】相關人物
酈寄,字況,高陽(今河南杞縣)人,別稱,曲周侯,漢初大臣酈商之子。
【見利忘義】涵義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見利忘義】出處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見利忘義】辨析
【見利忘義】讀音:jiàn lì wàng yì
【見利忘義】近義詞: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利令智昏、財迷心竅
【見利忘義】反義詞:見利思義
【見利忘義】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見利忘義】造句
1、這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見利忘義,置人命於不顧。
2、那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喪失民族氣節的敗類,常常以敵為友,甚而認賊作父。
3、這樣一來,一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就見利忘義,躍躍欲試。
4、作者刻畫出了一個嗜錢如命見利忘義的活靈活現的市儈形象。
5、我慢吞吞地離開了旅店,沒想到旅店的老闆娘竟然這麼見利忘義。
6、夏侯淵不像其他那些貪生怕死見利忘義的人,他視死如歸赤膽忠心。
7、他雖然很能幹,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8、他一向見利忘義,貪污收賄樣樣都來。
9、做人萬不可見利忘義,應時刻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守道德防線。
10、好男人視錢財為身外之物,他們不是金錢的奴隸,他們不會見利忘義,他們的心是很坦蕩而富有的。
【見利忘義】成語典故: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
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
【見利忘義】成語接龍:
見利忘義→義正辭嚴→嚴霜烈日→日行千里→里談巷議→議論紛錯→錯落高下→下筆千言→言類懸河→河清人壽→壽比南山→山川米聚→聚少成多→多曆年所→所當無敵→敵國通舟→舟中敵國→國富民強→強加於人→人來人往→往蹇來連→連綿起伏→伏首貼耳→耳聞目擊→擊轂摩肩→肩背相望→望洋而嘆→嘆為觀止→止渴思梅→梅妻鶴子→子為父隱→隱鱗戢翼→翼翼小心→心服首肯→肯構肯堂→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統天下→下塞上聾→聾者之歌→歌功頌德→德容言功→功德無量→量力而行→行間字裡→裡通外國→國無寧日→日月麗天→天壤之別→別生枝節→節衣素食→食生不化→化鴟為鳳→鳳嘆虎視→視險若夷→夷然自若→若崩厥角→角戶分門→門閭之望→望塵拜伏→伏牛乘馬→馬首欲東→東趨西步→步步登高→高岸深谷→谷馬礪兵→兵連禍結→結舌杜口→口壅若川→川壅必潰→潰不成軍→軍令如山→山復整妝→妝聾做啞→啞子託夢→夢見周公→公之於眾→眾喣漂山→山崩鐘應→應機立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