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別:正己與正人 黃仁宇【孔孟】言: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和孔子比起來 孟子原來是『霸道總裁』型的?
黃仁宇 孟子自己怎麼說呢?孟子曰: 予未得爲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孟子離婁下】) 言下爲自己沒能從輦孔子頗爲遺憾。又曰: 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嚮慕之情溢於言表。又自稱曰聖人之徒(【孟子滕文公下】)。 司馬遷【史記】一言以蔽之: 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但是黃仁宇先生接著說: 我們仔細比較他們,卻也發現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論語】中所敘述的孔子,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不如孟子凡事緊張。 說得好,一個緊張,孟子呼之欲出。 比如,孟子比較霸道,就是他緊張的表現之一。
和孔子比起來 孟子原來是『霸道總裁』型的?
孟子 孟子身處戰國,諸侯放恣,霸道橫行,於是他極力反對霸道而倡行王道。可是,他這個反霸道的人,在思想、文化方面,恰恰非常霸道,比如他罵楊朱、墨翟: 楊氏爲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的歷史使命是: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行,放淫辭。(【孟子滕文公下】) 正人心或正人從此成爲儒家的一個基本文化使命甚至政治理論的核心,如董仲舒【舉賢良對策】: 爲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 一口氣那麼多正字,一正貫注,一正到底,正是孟子思想聲口。 但是,有意思的是,揆諸【論語】,孔子卻似乎沒有這個正人的思想,他只有正己的思想: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這都是正己的。即使政者正也的執政者,也是通過正己以形成正面形象,今人所謂的正能量,以影響他人。尤其是,上引最後一則,孔子對正人者或正人的想法,有明顯的不屑。
和孔子比起來 孟子原來是『霸道總裁』型的?
孔子 再看【孔子家語】中記載的孔夫子的話: 夫政者,正也。君爲正,則百姓從而正矣。君之所爲,百姓之所從。君不爲正,百姓何所從乎!(【大婚解】) 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致思】) 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於己,然後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愨而女貞。(【王言解】) 還是從正己、正身入手,而自然形成正民、正國、正天下之成果,後來【莊子天下篇】提煉的內聖外王中,孔子是對內用功,對外,他最多有一個正名的念頭(【論語子路】),還因此被大弟子子路當面嘲笑爲迂腐。這也難怪要正人的孟子被司馬遷諷刺爲迂遠而闊於事情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爲什麼孔孟有這麼大區別? 蓋孔子不僅有公共生活,還有私人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孔子也有疾言厲色之時,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之嘆,但是,在私人生活領域,他則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一派溫敦氣象,無可無不可,無適無莫。 而通讀全部【孟子】,我們幾乎看不到孟子的私人生活,他只在公共領域中纏鬥不休,不死不休,苦大仇深卻又其樂無窮。是他自己爲了公義全副身心聚精會神奮鬥,壓縮以至消滅了自己的私人生活,還是歷史記載的缺失,讓我們看不到全身披掛武裝到牙齒之外的孟子的休閒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