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7|回复: 0

[成语典故] 作威作福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9-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威作福》相关人物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

《作威作福》涵义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作威作福》出处

《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梁书·武帝纪论》:“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

《作威作福》辨析

《作威作福》读音:zuò wēi zuò fú

《作威作福》近义词:任性妄为、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为非作歹、专横跋扈、横行霸道、耀武扬威、肆无忌惮、飞扬跋扈

《作威作福》反义词:俯首贴耳、 仁至义尽

《作威作福》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作威作福》造句

1、他一向欺上瞒下,作威作福,严重地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

2、这个家伙被关进牢房,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了。

3、你看他那势不可挡,作威作福的样子,这家伙肯定身世不凡。

4、他一贯瞒心昧己,作威作福,严重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

5、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

6、权力,如果用来对同胞作威作福,或者用来增加个人的虚荣,就应该被认为是卑鄙的。

7、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难书。

8、女人一旦得到平等,就对男人作威作福

9、我喜欢对她作威作福,而她通常宁可屈从我的专横,不愿冒着和我直接冲突的危险。

10、倘若这些暴徒和杀人凶手依然能在豪华的宫殿作威作福,伊拉克人民的境况绝不会好转。

《作威作福》成语典故:

牧野之战,商军大败,殷纣王鹿台自焚,强大的西周灭掉了殷商。都城朝歌被废,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被移往洛阳,让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余民。

武王慕箕子之名,派召公释放了箕子,并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之道。《尚书.洪范》是根据箕子的话写成的。

武王说道:“啊!箕子,上天庇护下民,帮助他们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规定了哪些治国的常理。”

箕子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以堵塞治理洪水,违背了自然规律,将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排列扰乱了,许多水利工程都以失败告终。天帝大怒,没有把九种治国大法给鲧。鲧在流放中死去,禹起来继承父业,顺应自然规律以疏为主,天帝就帮助他,使之治水成功,免除了洪水泛滥之灾。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上天受到感动,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他,治国安邦的常理因此确立起来。”

箕子总结出上天规定的治国常理是:“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办好八种政务,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则,第六是用三种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来排除疑惑,第八是细致研究各种征兆,第九是用五福劝勉匝民,用六极惩戒罪恶” 。他总结说,要想当好天子,就应当像做父母一样,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做天下臣民的君王。

其中在三德中,他指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作威,臣子不能。后来引用时常用作威作福泛指凭借职位,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箕子把自己的治国之道和盘托出,并非有意于食周粟做顺民,而是把自己在殷商这一段的历史做个总结,以便开启一段新的历史。

武王也觉察出箕子的用意,他不愧是一代明君,胸怀宽仁,便封箕子于朝鲜,并且不把他当作臣子对待。箕子遂率商朝遗老故旧一大批人东渡朝鲜,至于今之平壤,建立起了一个新的诸侯国,史称箕子朝鲜。箕子治国毋偏毋颇,以仁以德,辅以律法,颁布施行了“犯禁八条”,国中大治,老百姓夜不闭户,安居乐业,创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被中原称誉为“君子之国”。

今朝鲜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遗迹。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其写了碑文。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今日之“三仁祠”在淇县摘星公园内。

《作威作福》成语接龙:

作威作福→福为祸先→先断后闻→闻噎废食→食不重肉→肉食者鄙→鄙俚浅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沾云惹→惹事招非→非常之谋→谋事在人→人人自危→危言高论→论高寡合→合二为一→一之为甚→甚嚣尘上→上慢下暴→暴衣露冠→冠绝一时→时绌举盈→盈盈秋水→水晶灯笼→笼山络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口服心服→服低做小→小题大做→做刚做柔→柔枝嫩条→条分节解→解甲休兵→兵行诡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头蛇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后瞻前→前功尽灭→灭门绝户→户枢不朽→朽棘不雕→雕梁绣户→户曹参军→军不血刃→刃树剑山→山光水色→色仁行违→违时绝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俗就简→简要清通→通前澈后→后车之戒→戒奢宁俭→俭故能广→广陵散绝→绝妙好词→词穷理绝→绝薪止火→火伞高张→张皇其事→事核言直→直言不讳→讳莫如深→深根固本→本小利微→微服私行→行云流水→水碧山青→青史流芳

 
何纣町 发表于 2025-4-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作威作福"的权术本质与历史镜鉴》

"作威作福"一词,源出《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之训,其本义乃君王专权之体现。箕子答周武王问政时,将此列为"洪范九畴"之要义,实为上古政治智慧之结晶。然此语历经三千年流变,已从君主专权之特许,异化为权臣僭越之恶行,其间嬗变轨迹,颇值深究。

考其词源,《洪范》明言"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此乃三代礼制之核心。孔颖达疏解曰:"惟君得专威福",郑玄更注为"政当一统"。可见原初语境中,"作威作福"实为君主维系"天命—王权"秩序的必要手段。然至梁武帝时,史臣已用"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批判权臣乱政,词义遂生质变。此中转折,恰印证《韩非子·二柄》"刑德二柄"之说——当赏罚之权下移,必致纲纪紊乱。

细绎箕子之答,其深意不止于权术分配。在五行相克的理论框架下,鲧之败在于"汩陈五行",即破坏权力运行的天然秩序。禹之成功,则在"彝伦攸叙",使威福各归其位。此中暗含的政治哲学,与《管子·明法》"威不两错,政不二门"的论断互为表里。故真正的"作威作福",当如《周易·系辞》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具有建构政治合法性的功能。

然观后世用例,自《梁书》至现代语境,"作威作福"渐成权力异化的代名词。此现象与封建官僚制度的内在矛盾密切相关。王夫之《读通鉴论》曾痛批:"擅威福者,必覆公𫗧",顾炎武更在《日知录》中直指"威福下移"为亡国之兆。这些批判皆揭示:当权力失去"洪范九畴"的体系约束,必堕落为私人逞欲工具。

今人使用此语,当知其具双重警示:于上位者,须明"惟辟作福"的本分;于下位者,当戒"臣擅威福"的妄念。观历代兴亡,从商纣之鹿台自焚到朱异之政以贿成,皆印证《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理。故"作威作福"四字,实为悬于权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寒光凛冽处,正是中国政治哲学最深邃的警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