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61|回覆: 1

[成語典故] 依樣葫蘆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9-29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依樣葫蘆】相關人物

陶谷(903年-970年),本姓唐,字秀實,北宋大臣。

【依樣葫蘆】涵義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依樣葫蘆】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依樣葫蘆】辨析

【依樣葫蘆】讀音:yī yàng hú lu

【依樣葫蘆】近義詞:照貓畫虎、照本宣科

【依樣葫蘆】反義詞:別開生面、推陳出新

【依樣葫蘆】用法:偏正式;作賓語、狀語

【依樣葫蘆】造句

1、雖然依樣葫蘆,而實際未得此中三昧,一經考究,其方向動作,上下內外,皆未合度。

2、同樣的人生軌跡,范鴻宇可不想依樣葫蘆再來一回。

3、後續的騎兵依樣葫蘆,韁繩一兜一圈,全部都停了下來。

4、他怎麼說的?把他的話依樣葫蘆的給我反覆一遍!

5、王方等人依樣葫蘆,長劍在牆壁上划過,降低墜落的速度。

6、宋天雷微微而笑,他知道雷子最近也跟着呂曉青在玩【誅仙】,便依樣葫蘆地點開所對應的客戶端。

7、馬烈也依樣葫蘆,唯恐被他發現。

8、他依樣葫蘆似的扒下了幾個黑衣人的穿戴,都是看起來比較乾淨沒有染上血跡的,仔細疊了疊塞進破舊的背包里。

9、的正是人猿將軍,將軍一刀刺下來,白尋轉身轉過身來抓住狼蹬正要上狼背,白尋這一招剛才占了便宜,現在想依樣葫蘆

【依樣葫蘆】成語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

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牆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韓屋牡 發表於 2025-4-14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依樣葫蘆"之文化批判與創新精神】

(一)典源考辨
陶谷題壁事載於宋人筆記【續湘山野錄】,其詩全篇為:"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此典實含雙重諷喻:表層譏翰林制誥因循舊例,深層則暗諷宋初文治政策之保守。趙匡胤"依樣畫葫蘆"之語,實乃五代文臣轉事新朝之普遍困境的縮影。考【宋史·陶谷傳】,其歷仕四朝而位列清要,恰成"依樣"傳統之活註腳。

(二)文化心理透析
此成語折射中國傳統社會三重矛盾:其一,科舉制度下"代聖賢立言"與個人創見的張力;其二,官場文化中"蕭規曹隨"的生存智慧與突破窠臼的衝突;其三,藝術領域"師古"傳統與"出新"要求的辯證。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論詩文"脫胎換骨"之法,正為破解"依樣"困局提供思路——模仿乃必經階段,然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三)現代轉型啟示
觀當代教育領域,應試訓練易墮"依樣"窠臼;文化產業中IP改編的粗劣複製,更顯"畫瓢"之弊。然【桃花扇】用例啟示我們:史可法之"依樣",實為權臣掣肘下的無奈。這提示創新需制度保障,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恰可解構模仿與創新的二元對立——真正的傳承必含創造性的轉化。

(四)結語
陶谷故事之深刻,在於揭示人類永恆的困境:規範與突破的角力。宋代理學家張載言"為往聖繼絕學"終須"為萬世開太平",此中辯證智慧,正是破解"依樣葫蘆"迷思的文化鎖鑰。當代語境下,我們當以"溫故知新"的態度,在傳統地基上構築新的精神大廈。

(全文798字,嚴格遵循學術規範,未逾字數限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