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龐鬥智】相關人物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
【孫龐鬥智】涵義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鬥。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孫龐鬥智】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龐鬥智】辨析
【孫龐鬥智】讀音:sūn páng dòu zhì
【孫龐鬥智】近義詞:鈎心鬥角
【孫龐鬥智】反義詞:和平共處
【孫龐鬥智歇後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孫龐鬥智】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孫龐鬥智】造句
1、東坡筆下,蘇喬結義,傳世佳話;鬼谷洞裏,孫龐鬥智,闊論機玄。
2、榭內橫樑上彩繪歷史上著名的“孫龐鬥智”故事。
3、孫龐鬥智誰為勝,楚漢爭鋒那個強?卻說楊氏專等椒來泡湯吃,望了多時,不見長兒回來。
4、騎牛怎麼了?沒見識,這跟你騎鹿一個道理,仿古,你滴明白?古代戰國時孫龐鬥智,那孫臏就是騎的牛,知道不?五色神牛,能騰雲駕霧啊。
5、關公戰秦瓊不再是笑談,孫龐鬥智又有了新的演繹,黃帝與蚩尤將再次展開終極之戰。
6、黃河岸邊這片廣袤平原,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過晉楚“城濮之戰”齊魏“孫龐鬥智”五代“劉橋之戰”。
7、1943年開始活躍於廣播電台,演唱【回龍傳】【孫龐鬥智】等單琴大鼓大書,漸而享名。
【孫龐鬥智】成語典故:
魏國有一名大將叫龐涓,他指揮魏軍打了不少勝仗,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軍事家。可是他心裏明白,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bìn),本領比他強得多。據說孫臏是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13篇兵法。
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他居心不良,安排了一條陷害孫臏的詭計。他向魏惠王(魏國國君)舉薦孫臏,魏惠王很高興地派人請來孫臏,共議國事。孫臏的才華處處顯露出來以後,龐涓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謀反。魏惠王大怒要殺孫臏,龐涓又假意講情,結果孫臏被治了罪,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成了殘廢。
後來孫臏知道了這是龐涓的詭計,一怒之下,燒掉了即將寫成的兵書,裝成瘋癲,麻痹龐涓,再設法逃脫虎口。恰好齊國的一位使臣到魏國辦事,偷偷把孫臏藏在車內,混過了關卡,帶到齊國。
齊國國君十分敬重孫臏,想拜他為大將,孫臏極力推辭:“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如果當了大將,眾人會笑話的。”齊威王就讓他作軍師,行軍時坐在有篷帳的車裏,協助大將田忌作戰。在孫臏的策劃下,齊軍連打勝仗。公元前342年,龐涓帶魏軍攻打趙國,田忌、孫臏率齊軍救趙。但孫臏指揮軍隊不去趙國,而直接攻打魏國。
龐涓得到情報,忙從燕國撤兵趕回魏國。路上龐涓觀察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第一天的爐灶數,足夠10萬人吃飯用的;第二天的爐灶數,夠5萬人吃飯用的了;第三天的爐灶數,只夠3萬人吃的了。龐涓放了心,笑着說:“我就知道齊兵都是膽小鬼,到魏國才3天,10萬大軍就逃散了一大半。”他下令急追齊軍。
魏軍一直追到馬陵(現河北省大名縣東南),天漸漸黑了,馬陵道在兩山之間,路很窄,兩旁都是深澗。這時,有士兵報告:“前面山道都用木頭給堵住了。”龐涓急忙上前去看,果然如此,只有一棵大樹沒被砍倒,大樹上還有一大片樹皮被砍掉了,上面好像還寫着字。龐涓命人拿火把來,借火光一看,他大驚失色,原來上面寫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下”,落款是“孫臏”。龐涓想撤兵已來不及了。這時四面殺聲震天,不知有多少支箭一齊射來,齊軍已把魏軍團團圍住了。龐涓身中數箭,他已無路可走,就在樹下自刎了。
原來孫臏使用誘兵之計,一路上造成齊軍逃散的假像。他料定了龐涓會在追到馬陵,早在此處設下了埋伏,他吩咐士兵:只等樹下火光一起,就一齊放箭。
孫臏的名氣傳遍了諸侯國,後來孫臏不願再作官,就隱居去了。但他寫的兵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孫龐鬥智】成語接龍:
孫龐鬥智→智周萬物→物華天寶→寶山空回→回文織錦→錦心繡口→口說無憑→憑白無故→故態復還→還淳返樸→樸實無華→華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成身退→退藏於密→密雲不雨→雨打風吹→吹牛拍馬→馬瘦毛長→長街短巷→巷尾街頭→頭昏腦悶→悶海愁山→山崩地陷→陷落計中→中西合璧→璧坐璣馳→馳志伊吾→吾膝如鐵→鐵打銅鑄→鑄劍為犁→犁牛之子→子孝父慈→慈明無雙→雙柑斗酒→酒綠燈紅→紅爐點雪→雪虐風饕→饕風虐雪→雪花飛舞→舞鳳飛龍→龍驤鳳矯→矯若游龍→龍拏虎攫→攫戾執猛→猛虎深山→山雞舞鏡→鏡破釵分→分進合擊→擊築悲歌→歌舞昇平→平心定氣→氣宇軒昂→昂然而入→入土為安→安危相易→易俗移風→風行電擊→擊中要害→害群之馬→馬首是瞻→瞻顧前後→後繼無人→人材出眾→眾口同聲→聲威大震→震古爍今→今是昨非→非我族類→類聚群分→分崩離析→析辨詭辭→辭不達意→意出望外→外簡內明→明搶暗偷→偷東摸西→西窗剪燭→燭照數計→計無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