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5|回覆: 1

[人物簡介] 蘇固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6-9-29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官吏:蘇固,任職漢中太守,在史上被張修所殺

蘇固,扶風人。東漢末年官吏,曾任漢中太守。公元191年劉焉派遣張魯和張修進攻蘇固,最終蘇固被張修所殺。蘇固死後先後有義士趙嵩、陳調為其報仇。

基本履歷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當時的漢中太守蘇固。當時善於遊俠的成固人陳調在蘇固處為從事、門下掾,他向蘇固進言守捍禦寇之術,但是蘇固不能用,後蘇固無法抵擋張修的進攻於是翻牆逃到主簿南鄭人趙嵩處,想要和趙嵩一起逃跑,但是敵人太多,於是蘇固派遣趙嵩去尋找隱蔽的藏身之處,趙嵩奉命尋找,還沒等到趙嵩回來,蘇固又派遣侍衛去偵察張修軍的動靜結果侍衛被張修軍抓住並供出了蘇固的藏身地,於是蘇固被張修所殺。

身死之後

趙嵩發現蘇固被殺害非常痛憤,他獨自提劍殺入張修的營寨殺死十多人且幾乎抓住張修,但因寡不敵眾戰死,陳調得知趙嵩死後也聚集百餘賓客進攻張修軍並大破張修前軍殺入張修營寨,最終陳調也負傷戰死。而張修最後的下場則是被張魯所殺,並奪其兵眾。

而趙嵩死後,其妻漢中人張禮修遭遇了張修的賊軍,為了不被賊軍所侵犯,張禮修塗花自己的臉並披頭散髮手持利刃宣言自己有狂病,最終使得賊軍不敢進犯,她叔父勸她再嫁,而張禮修則以死相逼決不再嫁並獨自撫養女兒。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4-14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漢中太守蘇固之死與東漢末年的地方政治生態】

蘇固之死,實為東漢末年地方權力角逐之縮影。考【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典籍所載,此事發生於初平二年(191年),正值董卓亂政、州郡割據之時。劉焉以"米賊"張魯、張修攻漢中,表面為討伐不臣,實則暗含擴張益州勢力之謀。蘇固作為朝廷任命的漢中太守,其悲劇命運折射出中央權威衰微背景下,地方官吏的艱難處境。

細察蘇固敗亡之因,有三不可忽視:其一,戰略失誤。【華陽國志】載其門下掾陳調"進捍禦之術"而不納,此見其短於軍略。漢中地處秦隴咽喉,當以守險為先,然蘇固竟棄城出逃,終致身首異處。其二,用人失察。其侍衛被俘即泄密,可見平日統御無方。反觀趙嵩、陳調之忠勇,更顯蘇固未能盡用人才。其三,時勢使然。當時"州牧擅命,君臣之節,徒具虛文"(【資治通鑑】),朝廷任命的太守難敵割據勢力的私兵。

趙嵩、陳調之死節尤可稱道。趙嵩"提劍赴修營",陳調"率賓客破賊",此二人踐行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春秋大義。其行為非獨報主恩,更是在崩壞之世守護士人節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趙嵩妻張禮修之事,【華陽國志】詳載其"毀形明志"的細節,這種"婦貞臣烈"的敘事模式,實為漢末士大夫階層對道德秩序的堅守。

張修雖殺蘇固,終為張魯所誅,此正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喻。劉焉利用五斗米道勢力經略漢中,又縱容張魯殺張修以收其眾,充分展現漢末軍閥的權謀手段。蘇固事件後,漢中終入劉焉父子掌控,成為後來張魯"政教合一"統治的基礎。

這段歷史給今人三點啟示:其一,在制度崩壞時,單純的道德操守難敵實力博弈;其二,地方治理需兼重德才,蘇固之敗正在於軍政才能的欠缺;其三,趙嵩等人的忠義精神,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資源。讀史至此,不禁令人想起【論語】"見義不為,無勇也"之訓,蘇固幕下義士的作為,正是對此語的最佳詮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