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2|回覆: 1

[人物簡介] 司馬泰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6-9-30 1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晉宗室:司馬泰,是司馬馗的兒子,司馬權的弟弟

司馬泰(?―299年),字子舒,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子,彭城穆王司馬權之弟,東海孝獻王司馬越的父親,西晉宗室、重臣。

曹魏時封陽亭侯,歷任陽翟縣令、扶風太守。入晉封隴西王,官拜游擊將軍。歷任兗州刺史、鷹揚將軍、安北將軍、安西將軍等。

太康初年,入朝任散騎常侍、前將軍等。太康四年(283年),代替下邳王司馬晃任尚書左僕射(一作尚書右僕射)。太康七年(286年)出任鎮西將軍、護西戎校尉,並代替扶風王司馬駿都督關中諸軍事。

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後,任命司馬泰代替石鑒為司空,不久兼任太子太保。元康元年(291年),太傅楊駿被誅殺,司馬泰兼管楊駿的軍營,加任侍中。同年六月,司馬瑋被誅殺,司馬泰總領尚書事務,後升任太尉。元康六年(291年),改任尚書令,改封為高密王。元康九年(299年),司馬泰去世,諡號文獻,追贈太傅。

人物生平

初封隴西

司馬泰在魏國時封陽亭侯,歷任陽翟縣令、扶風太守。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泰的堂侄晉武帝司馬炎受禪登基,建立西晉政權,封司馬泰為隴西王,食邑三千二百戶,官拜游擊將軍。後出任兗州刺史,加封鷹揚將軍。又升任使持節、都督寧益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兼任益州刺史,聲稱有病沒有赴任。後轉任安北將軍,代替兄長彭城穆王司馬權督鄴城防守事宜。再升任安西將軍、都督關中事。

入朝任職

太康初年,司馬泰入朝擔任散騎常侍、前將軍,兼任鄴城門校尉,因病辭官。太康四年(283年)八月,司馬泰代替下邳王司馬晃擔任尚書左僕射(一作尚書右僕射)。太康七年(286年)十一月,司馬泰出任鎮西將軍,兼任護西戎校尉、假節,並代替扶風王司馬駿都督關中諸軍事,後因病回到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二十日,晉武帝去世,皇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同年十月初六日,晉惠帝任命司空石鑒為太尉,讓司馬泰代替石鑒擔任司空。不久,司馬泰兼任太子太保。

改封高密

元康元年(291年),太傅楊駿被誅殺,司馬泰兼管楊駿的軍營,加授侍中,配給步兵兩千五百人,馬五百匹。司馬泰堅決推辭,於是只配給一千步兵和一百匹馬。同年,楚王司馬瑋被收捕,司馬泰整肅兵馬準備去救司馬瑋,祭酒丁綏勸諫說:“公身為宰相,不能輕率行動。再說夜晚倉猝,應該派人參加審問。”司馬泰於是聽從丁綏的建議,沒有出兵營救。同年六月,司馬瑋被誅殺,晉惠帝任命司馬泰總領尚書事務,後升任太尉。

元康六年(291年)正月,晉惠帝改任司馬泰為尚書令。後改封為高密王,食邑一萬戶。

元康九年(299年)六月初三日,司馬泰去世,諡號文獻,朝廷追贈他為太傅。

人物評價

司馬泰品性廉潔清靜,不接近音樂女色。雖任宰輔,享有大國的租賦,但服飾飲食如同平民百姓。率真自然簡易坦率,每次朝會,不認識他的人不知他是王公。事奉父母恭敬謹慎,居喪悲哀憂傷,謙虛甘居人下,是宗室的儀表。當時的諸王,只有司馬泰和下邳王司馬晃因為節制自己而被稱讚。雖然都不能救濟施捨,但其餘方面沒人能比。

史籍記載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晉書·卷四·帝紀第四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家族成員

父親

東武城侯司馬馗,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兄弟

哥哥:彭城穆王司馬權

弟弟:范陽康王司馬綏

子孫

東海孝獻王司馬越,司馬泰長子,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

新蔡武哀王司馬騰,司馬泰次子

高密孝王司馬略,司馬泰第三子,襲封高密王

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泰第四子

東海世子司馬毗,司馬越之子

司馬虞、司馬矯、司馬紹,司馬騰之子。

新蔡莊王司馬確,司馬騰之子,襲封新蔡王

高密王司馬據,司馬略之子

南陽元王司馬保,司馬模之子,襲封南陽王。

古箏 發表於 2025-4-14 01:49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馬泰仕宦考略及其政治角色析論】

司馬泰(?—299),字子舒,河內溫縣人,乃西晉宗室重臣。作為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子,其一生歷仕魏晉兩朝,官至太尉、尚書令,封高密王,諡文獻,堪稱西晉權力結構中的關鍵人物。本文擬就其仕宦軌跡與政治角色略作考析。

一、仕途進階與軍事履歷
司馬泰初仕曹魏,以宗室身份獲封陽亭侯,歷任陽翟令、扶風太守,已顯治理之才。晉武帝踐祚後,其政治地位顯著提升:泰始元年(265)封隴西王,食邑三千二百戶,旋授游擊將軍。值得注意的是,其軍事履歷頗為豐富,先後任安西將軍督寧益、安北將軍鎮鄴城,太康七年(286)更以鎮西將軍代司馬駿都督關中,掌西戎校尉之職。這種由地方軍職逐步晉階的軌跡,體現了西晉初期"宗王出鎮"的典型特徵。

二、中樞執政與權力平衡
太康四年(283),司馬泰入朝任尚書左僕射,標誌其進入權力核心。惠帝即位後,其政治角色愈顯重要:先代石鑒為司空,兼太子太保;元康元年(291)楊駿被誅後,更兼領楊駿軍營,加侍中,實際掌控部分禁軍。同年司馬瑋之亂時,其"整肅兵馬"的舉動及祭酒丁綏的諫言,生動展現了宗室重臣在政變中的微妙立場——既需維持朝廷穩定,又須謹慎處理宗室關係。

三、封爵變遷的政治意涵
司馬泰初封隴西王,元康六年(291)改封高密王。考【晉書·地理志】,隴西郡屬秦州,而高密國屬青州,這種由邊郡向腹地的改封,或與當時"移親就近"的封藩政策有關。其最終獲贈太傅、諡"文獻"(學勤好問曰文,博聞多能曰獻),既體現朝廷對其學識的認可,也折射出西晉前期重視宗室文教的傾向。

要言之,司馬泰作為司馬馗支系的代表人物,其仕宦經歷完整呈現了西晉宗室"出鎮方岳—入參朝政"的雙重角色。在惠帝初年的政爭中,他既未如楊駿般專權招禍,也不似司馬瑋輕啟兵釁,這種穩健的政治姿態,或許正是其得以善終的重要原因。然其子司馬越日後捲入八王之亂,則又構成晉室宗藩政策的另一重歷史弔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