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1|回覆: 2

[中醫理論] 脈雙弦、脈偏弦 索隱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30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脈雙弦』『脈偏弦』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文曰:『脈雙弦者,寒也』『脈偏弦者,飲也』。又見【脈經·卷四】:『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脈雙弦』與『脈偏弦』,在寸口脈上各顯示什麼樣的『象』?後世醫家不乏想像,歸納起來,大體不外以下兩種看法:

一種認爲『脈雙弦』是在或右或左之寸口脈中,顯現並列兩道弦脈。如丹波元簡【脈學輯要】引吳昆【脈語】云:『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也』『若單弦,只一線耳』。又如徐忠可在【金匱要略論注】中云:『有一手兩條脈,亦曰雙弦。』

另一種是以左右寸口脈同顯弦脈稱之爲雙弦。如【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解作:『脈雙弦者,兩手左右脈皆弦也;偏弦者,或左或右脈單弦也。』尤在涇在【金匱要略心典】中釋作:『雙弦者,兩手皆弦』『偏弦者,一手獨弦』。

近人又有認爲『雙弦脈,也叫作二線脈』,『寸關尺三部有兩條並行的脈管』,並提出『弦脈有單弦、雙弦之分』,『脈管不是普通那樣一根一根的』,脈管有分支,『很多脈管有分叉』等等。

所謂『二線脈』『弦脈有單弦、雙弦之分』,在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必衍生另一個相關聯的問題,即爲什麼弦脈有『二線』?爲什麼弦脈有單、雙之分?而在典籍中,浮脈、沉脈、遲脈、數脈等無『二線』?無『單』『雙』之分?只有回答了這個問題,弦脈的所謂『二線』『寸關尺三部有兩條並行的脈管』以及單、雙之分等說辭才有令人信服的依據。

欲明白『脈雙弦』,必須先正確理解『脈偏弦』的含意

在今本仲景書原典中,根本無『單弦』之說。只有脈弦、脈雙弦,脈偏弦。那麼這個『單弦』脈是從哪兒來的?可能源自後世人對『脈偏弦』的誤讀與附會。因爲經典條文中有『雙弦』,所以就臆想,有雙必有單,於是就臆造了『單弦』。正如【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所云:『偏弦者,或左或右脈單弦也。』

而在經典中,只有『偏弦』,沒有『單弦』,與『雙弦』相對應的是『偏弦』。把『偏弦』解作『單弦』是誤讀謬解。其實仲景書中的『偏弦』根本就沒有所謂『單弦』含意。不正,曰『偏』;偏,少也,稍也,略微也;偏弦猶『略弦』『稍弦』或『偏於弦』。明白了偏弦的真正含義,那麼,『脈雙弦』的『象』也就大體明白了。

『脈雙弦』還見於【傷寒論·辨可下病脈證並治】:『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此條又見【金匱玉函經·卷五】辨可下病形證治第十八,【脈經·卷第七】病可下證第七。文字略有不同。

非常重要的是,此條文字還隱藏於【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文曰:『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把上述【辨可下病脈證並治】中的文字『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與【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中的這段條文對勘,可以發現,【辨可下病脈證並治】中的『脈雙弦而遲…』一語,其文意源於【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中的這段條文的後半段。不同之處,只是在【辨可下病脈證並治】中用『脈雙弦而遲』替代了【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中『脈緊大而遲』。

要理解『脈雙弦』與『脈緊大』的關係,還得從弦脈之『弦』說起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曰:『其脈數而緊乃弦』。從醫理角度審視,此處之『數』表達的不是脈率,不是表述脈的至數,因爲弦脈中無『數』這個要素。因此,此處之『數』,應當訓爲『急』。

脈之『數』,在仲景書中,根據醫理、文理與事理,根據語境,上下文義,可有不同的蘊意。在此表達的不是脈的至數,而是脈搏起伏來去之態勢。此處之『數』,表達出弦脈中除了脈勢應指挺勁,端長平直之外,還有『緊』急之要素。因爲『弦』不能離開『弓』,所以,『弦』是有條件的。『弦』字,左爲『弓』,右爲『玄』(絲),絲之所以成『弦』,是因爲張於弓,繃在弓上的『絲』才有張力,無『弓』之『絲』,不能成弦。『弦』一旦離開『弓』,即不再是『弦』,只能是一根綿軟的『絲』,故可謂『無弓不成弦』。在此,『弓』的作用就是向外撐張,使『絲』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從此事理常識中,還可以得出結論:即『無緊亦不成弦』。從中也可以悟解,在脈象之『弦』中,無速度遲數之要素,但是,卻有緊張度弛緩之要素。明白了上述事理,也就理解了『脈數而緊乃弦』的道理。

辨脈法】第12條又云:『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浮,在此是言弦脈的脈位淺表,舉之有餘。緊,在此言弦脈脈勢應指有力,脈來指下有一定的繃緊感。通過對【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之『其脈數而緊乃弦』與【辨脈法】『脈浮而緊者,名曰弦』的對比討論,可以得出結論:弦中必有緊象。『緊』的程度,決定了『弦』的程度,在一定範圍內,『弦』的程度越高,那麼其中蘊含的『緊』象越是明顯。

理解了脈緊與脈弦的關係,那麼可以認爲,【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之『脈數而緊乃弦』,是對弦脈脈象的一般表述,屬常規的表達,此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中的特定語境下又稱之爲『平』,如『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此條文中之『脈平』,表達的不是『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這樣一個病人,其脈象是『正常』的,若如此解釋,則明顯地不合醫理,正確的理解應當是言此病人之『弦』,屬平常多見的普通、標準的弦脈。

與上述『脈平』對比,『脈偏弦者,飲也。』此『偏弦』即是『微弦』,表達的是脈來略有弦象。而『脈緊大』,大,猛也,甚也,在本條的上下文意語境之下,表達的是超過一般的『弦』,是『更弦』,是與平常、標準的弦脈對比,『弦』的程度更高狀態的特殊表述。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從【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條文中,擷取後半段,作爲獨立的一條,並以『脈雙弦』意象『脈緊大』之內蘊。可以這麼說,『脈雙弦』等同於『脈緊大』。『脈雙弦』表述脈『弦』的程度特別明顯。雙,兩也,猶倍也。雙弦猶言倍弦、更弦、弦極。又【脈經·卷第六·脾足太陰經病證】有云『寸口脈雙緊』,雙,意亦同。

只有『弦』與『緊』才有強度大小的比量。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明白『雙弦』與『雙緊』的原典本意,也就明白了爲什麼經典中沒有『雙浮』『雙沉』『雙遲』『雙數』『雙微』『雙弱』『雙洪』的道理。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又云:『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此條強調脈『不弦』。『弦』,才是脈象;『不弦』,不是脈象。既然『不弦』不是脈象,那麼在此強調『不弦』的用意何在?原來是在表達本證『肺飲』,『但苦喘短氣』,其脈是『當弦而不弦』。因爲對痰飲病來說,『弦』才是常見的『平』脈。

把【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的相關條文重新排列: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當弦而不弦)

脈偏弦者,飲也。(微弦)

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弦)

脈雙弦者,寒也。(極弦)

此恰是表述痰飲病在不同狀態下弦脈的不同程度的緊張度。由不弦—偏弦(微弦)—平(弦)—雙弦(極弦)。

文本研究很重要,要敬畏原典,若離開原典本意,以一個原典中根本沒有的『單弦』爲出發點,提出『雙弦脈,也叫作二線脈』『寸關尺三部有兩條並行的脈管』,以及『有一手兩條脈,亦曰雙弦』『若單弦,只一線耳』等等,此如同構架在半空中的閣樓,這只能算是望風撲影的誤讀謬解,貽誤後學,此風不可長。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自己的研究生導師李克紹先生曾諄諄教誨:『讀書要讀於無字處』,同時指出:『舊注家的錯誤就是脫離實踐,憑空臆想,挖空心思,牽強附會。對這些舊注,如果你不能分辨正確與錯誤,把前人一些錯誤的注釋當成正確的理解、學習,那你就學不到【傷寒論】的真正東西。前人的註解,有一些是真知灼見,不是不可以學,但是,要知道這些註解中,也存在一些不正確乃至錯誤的見解。所以只是讀前人的註解,而自己不去用心思索、辨別,那麼你就容易被前人的一些錯誤觀點牽著鼻子走。』認真地思索先生的教誨,對於正確地理解『脈雙弦』『脈偏弦』,在思路與方法上應當會有所啟發。

把原典中的雙弦講成是『二線脈』,把偏弦講成是『單弦』,這是真正的誤讀謬論,詒誤後學。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4-11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脈雙弦與偏弦考辨】

按【金匱】【脈經】所載,脈之雙弦、偏弦實爲診候精微之要。今就經旨本義,參酌諸家,略陳管見如次。

一、經文本義考
仲景言"雙弦者寒""偏弦者飲",其義本明。【傷寒論】復雲"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皆以雙弦主陰寒內結,偏弦示飲邪偏注。尤在涇【心典】解"雙弦爲兩手皆弦,偏弦爲一手獨弦",最得經旨。考【脈經】"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之文,正與陰寒凝滯之病機相合。

二、諸家異說辨
吳昆【脈語】謂"雙弦如引二線"之說,實涉玄虛。徐忠可"一手兩條脈"之論,尤乖生理。蓋經脈循行有常,豈有寸口忽現二脈並行之理?近人所謂"脈管分叉""二線脈"云云,更屬臆測。若此說成立,則二十八脈皆當有單雙之別,何以經典獨於弦脈特標異說?

三、名義正詁
1. 偏弦非單弦:仲景惟言"偏弦",未及"單弦"。"偏"當訓爲"不正""略具",如【漢書】注"偏,不正也"。【周禮】鄭注"偏,猶少也"。故偏弦實指脈象略具弦意,非謂單手脈弦。後世強分"單雙",實因不明"偏"字古義。

2. 雙弦本質:當從【醫宗金鑒】解作兩手脈俱弦。此象主陰寒瀰漫,陽氣不布,故【金匱】直斷爲"寒也"。觀【傷寒論】雙弦而遲用大承氣湯例,正是寒實內結,陽郁求伸之候。

四、診法精義
1. 雙弦診要:兩手俱見端直以長之象,按之如弓弦,主陰寒痼結。若兼遲象,多屬寒實;見數者,則爲寒郁化熱。

2. 偏弦診法:一側脈略呈弦象,他脈如常,主飲邪偏注。如【金匱】痰飲咳嗽諸證,多見右寸偏弦,此飲停膈上之徵。

結語:
雙弦、偏弦之辨,要在明其陰陽盛衰、邪正消長之機。執"二線脈"之說者,既悖生理,復乖醫理。讀經當以本文爲據,參以訓詁,方得真詮。若舍聖賢明訓而求諸玄想,豈非緣木求魚乎?
沙舟 發表於 2025-4-19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脈雙弦與脈偏弦之辨正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云:「脈雙弦者,寒也」「脈偏弦者,飲也」,又【脈經·卷四】載:「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此二脈象,歷代注家聚訟紛紜,然細究經文本義,當以正本清源爲要。

一、雙弦與偏弦之象辨
後世解「雙弦」者,約有兩說:
其一,謂「雙弦」乃一手寸口脈現兩道弦脈,如丹波元簡【脈學輯要】引吳昆【脈語】云:「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也。」徐忠可【金匱要略論注】亦持此論。然此說臆測成分居多,蓋經典脈學從未言脈道分枝之理,且浮、沉、遲、數諸脈皆無「雙線」之說,獨弦脈有「二線」,於理難通。

其二,以左右寸口脈俱弦爲「雙弦」,如【醫宗金鑒】謂:「雙弦者,兩手左右脈皆弦也;偏弦者,或左或右脈單弦也。」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同此。此解較近經義,然將「偏弦」等同於「單弦」,實爲後世附會。

二、偏弦非單弦考
仲景書中並無「單弦」之名,僅有「弦」「雙弦」「偏弦」之別。後世因「雙弦」而臆造「單弦」,實乃誤讀「偏弦」所致。「偏」者,不正、略也,非謂「單」。【說文】:「偏,頗也。」段玉裁註:「不正曰偏。」故「偏弦」當解爲「略弦」或「偏於弦」,即脈象弦意未甚,或一部稍顯弦象,與「雙弦」之左右俱弦相對。若強分「單」「雙」,反失經旨。

三、雙弦主寒、偏弦主飲之理
「雙弦者,寒也」,寒邪凝斂,周身陽氣受遏,故左右脈皆弦緊;「偏弦者,飲也」,飲邪停聚,多偏注一處(如脅下、胸膈),故脈象一側略弦。此與【脈經】「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相合:寒主收引,故拘急;飲流脅下,故痛偏一側。若執「二線脈」之說,則寒、飲之機轉反晦而不明。

結語
脈學之道,當以經典爲本,後世附會之說需慎辨。「雙弦」即兩手脈俱弦,「偏弦」爲脈略弦或一部稍弦,二者皆就脈勢強弱與範圍而言,非關脈道分枝。明乎此,則寒、飲之辨,自可瞭然於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