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9|回复: 1

[中医世家] 《中医人》朱现民:一位中医教师的三个“讲台”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9-30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今年对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师朱现民来说是一个丰收年,59岁的他在教师节期间荣获了第二届“河南最美教师”嘉奖。坚守教学一线34年来,朱现民亲手搭建起3个“讲台”,不断践行传道授业、治病救人的担当。

一个价值7万元的“讲台”

朱现民曾受学校委派到香港大学中医药专修学院开展教学和医疗工作。在那里,他被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吸引,萌生了把这种教学手段带回河南的想法。

一回到学校,朱现民便开始琢磨起课件制作技术。他自费5万余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扫描仪、移动硬盘等,又花费2万余元购买软件。他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进行教学试验,认真修改,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率先在全校开展针灸学的多媒体教学,课堂形象生动,课程直观易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他的针灸学课件也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并通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网站发布,供全省乡镇医院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移动在贫困村庄的“讲台”

自1991年朱现民第一次带领学生开展暑期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他和学生们的足迹已踏遍河南省鲁山、淅川、西平、栾川、光山等多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他们住教室、耐酷暑、忍叮咬,走乡串户,一直坚持在多个医疗点之间奔波。

朱现民不仅注重指导学生临床实践,更身体力行地向学生诠释和谐的医患关系。2010年在光山县上官岗村,一位老汉拄着拐杖来看病。老人听力不好,又没有家属陪同,学生们问了半天也无法了解病情,便把老人请到朱现民的面前。朱现民得知老人认字后,便一句句地写字与老人沟通,最终使老人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这个“移动”的讲台不仅为学生而设,更是为基层医疗人员而设。他带领着“三下乡”小分队宣传普及卫生知识。结合中医针灸的专业优势,采取临床带教的形式,为各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针灸技术人才。

为国家公益服务的“讲台”

朱现民多次受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的委托,到全省各地培训医务人员,普及“冬病夏治”贴敷、督脉铺灸、火针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了让每个学员真正学会掌握,朱现民亲手制作培训资料,特设邮箱并公开密码,方便基层医务人员随时下载。

2014-2015年期间,朱现民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参加北京善医行村医培训帮扶中心活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医义务培训。两年间分别到河南、湖北、云南等地,培训各省村医800余人。

如今,尽管即将离开熟悉的讲台,朱现民依然希望退休后能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把讲台开设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的神奇和伟大。

钱底 发表于 2025-4-18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三昧:论朱现民教授"三讲台"的中医教育实践智慧

朱现民教授三十四载教学生涯构筑的"三讲台",恰似《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的三重境界:多媒体讲台是"术"的革新,移动讲台是"德"的践行,公益讲台则是"道"的传播。这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针灸学教授,以知行合一的方式诠释了当代中医教育者的三重身份。

价值七万元的多媒体讲台,展现了中医教育现代化的典范。朱现民教授敏锐捕捉香港大学的教学优势,自费购置设备开发针灸学多媒体课件,此举暗合《医学入门》"图像明则义理显"的教学古训。他将抽象的经络腧穴转化为直观的动态图像,使"手太阳小肠经"等概念跃然眼前,这种"以形释象"的教法,既承续了传统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特质,又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更可贵的是他将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普惠基层,实现了张仲景"博采众方"的学术胸怀。

行走在贫困山村的移动讲台,则彰显了"医乃仁术"的教育本质。从鲁山到光山,朱现民教授带领学生住教室、走乡户,这种"行脚教学"模式,恰似古代游方郎中"一根针、一把草"的济世传统。尤为动人的是他为聋哑老人写字问诊的细节,这不正是孙思邈《大医精诚》"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的现代写照吗?在智能手机问诊的时代,这种蹲下身来的沟通姿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者父母心"的职业伦理。

面向全国的公益讲台,则体现了中医"大道之行"的普世价值。朱现民教授为村医培训"冬病夏治"等适宜技术,暗合《素问》"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诊疗智慧。他公开培训资料密码的举动,更打破了传统中医"秘而不宣"的保守心态,以"开源"精神推动学术共享。这种将大学讲堂延伸至田间地头的实践,使中医教育真正实现了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贯通。

明代医家李时珍曾言"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推之以济世"。朱现民教授的三重讲台,恰似三味药材:技术革新为君,师德传承为臣,公益奉献为使,共同熬制成一剂中医教育发展的良方。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今天,这种既扎根传统又面向现代的教育实践智慧,尤为珍贵。退休在即的朱现民教授,其教育生命必将如艾灸之余温,持久地滋养着后来者的成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