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9|回覆: 1

[中醫世家] 【中醫人】朱現民:一位中醫教師的三個『講台』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30 17: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今年對於河南中醫藥大學教師朱現民來說是一個豐收年,59歲的他在教師節期間榮獲了第二屆『河南最美教師』嘉獎。堅守教學一線34年來,朱現民親手搭建起3個『講台』,不斷踐行傳道授業、治病救人的擔當。

一個價值7萬元的『講台』

朱現民曾受學校委派到香港大學中醫藥專修學院開展教學和醫療工作。在那裡,他被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吸引,萌生了把這種教學手段帶回河南的想法。

一回到學校,朱現民便開始琢磨起課件製作技術。他自費5萬餘元購置了筆記本電腦、投影儀、掃描儀、移動硬盤等,又花費2萬餘元購買軟件。他在學中練,在練中學,進行教學試驗,認真修改,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率先在全校開展針灸學的多媒體教學,課堂形象生動,課程直觀易學,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他的針灸學課件也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課程,並通過河南省中醫管理局網站發布,供全省鄉鎮醫院基層醫務人員學習參考。

移動在貧困村莊的『講台』

自1991年朱現民第一次帶領學生開展暑期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始,他和學生們的足跡已踏遍河南省魯山、淅川、西平、欒川、光山等多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縣,他們住教室、耐酷暑、忍叮咬,走鄉串戶,一直堅持在多個醫療點之間奔波。

朱現民不僅注重指導學生臨床實踐,更身體力行地向學生詮釋和諧的醫患關係。2010年在光山縣上官崗村,一位老漢拄着拐杖來看病。老人聽力不好,又沒有家屬陪同,學生們問了半天也無法了解病情,便把老人請到朱現民的面前。朱現民得知老人認字後,便一句句地寫字與老人溝通,最終使老人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這個『移動』的講台不僅為學生而設,更是為基層醫療人員而設。他帶領着『三下鄉』小分隊宣傳普及衛生知識。結合中醫針灸的專業優勢,採取臨床帶教的形式,為各基層醫療單位培養針灸技術人才。

為國家公益服務的『講台』

朱現民多次受河南省中醫管理局的委託,到全省各地培訓醫務人員,普及『冬病夏治』貼敷、督脈鋪灸、火針等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了讓每個學員真正學會掌握,朱現民親手製作培訓資料,特設郵箱並公開密碼,方便基層醫務人員隨時下載。

2014-2015年期間,朱現民響應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參加北京善醫行村醫培訓幫扶中心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村醫義務培訓。兩年間分別到河南、湖北、雲南等地,培訓各省村醫800餘人。

如今,儘管即將離開熟悉的講台,朱現民依然希望退休後能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把講台開設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人領略中醫藥的神奇和偉大。

錢底 發表於 2025-4-18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杏林三昧:論朱現民教授"三講台"的中醫教育實踐智慧

朱現民教授三十四載教學生涯構築的"三講台",恰似【黃帝內經】所言"上工治未病"的三重境界:多媒體講台是"術"的革新,移動講台是"德"的踐行,公益講台則是"道"的傳播。這位河南中醫藥大學的針灸學教授,以知行合一的方式詮釋了當代中醫教育者的三重身份。

價值七萬元的多媒體講台,展現了中醫教育現代化的典範。朱現民教授敏銳捕捉香港大學的教學優勢,自費購置設備開發針灸學多媒體課件,此舉暗合【醫學入門】"圖像明則義理顯"的教學古訓。他將抽象的經絡腧穴轉化為直觀的動態圖像,使"手太陽小腸經"等概念躍然眼前,這種"以形釋象"的教法,既承續了傳統中醫"取象比類"的思維特質,又賦予其現代表達形式。更可貴的是他將精品課程通過互聯網普惠基層,實現了張仲景"博採眾方"的學術胸懷。

行走在貧困山村的移動講台,則彰顯了"醫乃仁術"的教育本質。從魯山到光山,朱現民教授帶領學生住教室、走鄉戶,這種"行腳教學"模式,恰似古代遊方郎中"一根針、一把草"的濟世傳統。尤為動人的是他為聾啞老人寫字問診的細節,這不正是孫思邈【大醫精誠】"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的現代寫照嗎?在智能手機問診的時代,這種蹲下身來的溝通姿態,教會學生的不僅是醫術,更是"醫者父母心"的職業倫理。

面向全國的公益講台,則體現了中醫"大道之行"的普世價值。朱現民教授為村醫培訓"冬病夏治"等適宜技術,暗合【素問】"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診療智慧。他公開培訓資料密碼的舉動,更打破了傳統中醫"秘而不宣"的保守心態,以"開源"精神推動學術共享。這種將大學講堂延伸至田間地頭的實踐,使中醫教育真正實現了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的貫通。

明代醫家李時珍曾言"醫之為道,君子用之以衛生,推之以濟世"。朱現民教授的三重講台,恰似三味藥材:技術革新為君,師德傳承為臣,公益奉獻為使,共同熬製成一劑中醫教育發展的良方。在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今天,這種既紮根傳統又面向現代的教育實踐智慧,尤為珍貴。退休在即的朱現民教授,其教育生命必將如艾灸之餘溫,持久地滋養着後來者的成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