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0|回復: 1

[人物簡介] 笮融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4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豪强:笮融,曾跟随陶谦,后因杀太守朱皓而得罪刘繇

笮融,东汉末豪强。丹阳(治今安徽宣城)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并任下邳相,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曹操征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大略而去,过杀彭城相薛礼。兴平二年(195),与盟主刘繇同为孙策所破。奔豫章,杀太守朱皓,得罪刘繇,为繇所破。败走入山,为民所杀。

生平

笮融,(?~195)东汉末年丹杨(治今安徽宣城)人。以好施名闻乡里。黄巾乱起,遂聚众投徐州刺史陶谦,陶谦重其名,使监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粮运,并任下邳相。笮融笃信佛教,据三国志吴志卷四刘繇传载,笮融擅断三郡钱粮,大起佛寺,以铜制佛像,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三千余人,课读佛经,免除信佛者徭役,每次浴佛,所设酒饭达数十里,耗资累万;汉代民间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见于此。又由于笮融之聚众读诵佛经,可确知当时已有汉译佛教经典之流布。其奉佛之行,如铸佛像、建寺院、浴佛、施食等,与楚王英、桓帝时不甚相同,且于仪礼方面更大见发展,可由此得见后汉灵帝末年、献帝时代(190前后)徐州佛教之一斑。后因为徐人所恶,遂率众南走,袭杀广陵太守赵昱、豫章太守朱皓,入据其邑,后为扬州刺史刘繇攻破,为山民所杀。[佛祖统纪卷三十五、〖[wiki]后汉书" title="‘后汉书" title="‘[wiki]后汉书’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后汉书’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后汉书" title="‘[wiki]后汉书’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地方豪强

笮融拥有这些後,便在下邳郡广兴佛寺庙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颂读佛经,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迁入下邳郡,前後高达五千多户之多。每到佛祖诞辰【农四月八日】,举办〖浴佛会〗,光是在路旁设酒宴的费用要用亿为单位来算。

公元193年、东汉初平四年,曹操进攻徐州,徐州全境如惊弓之鸟般,笮融带领手下士兵和部属男女共一万多人南下广陵郡,广陵郡长赵昱,将笮融奉为贵宾,并摆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属,笮融看到广陵郡物丰民富,不禁心动,於是,在一次酒宴里,藉以敬酒的时候,斩杀赵昱,并命其士兵杀烧掳掠广陵郡,带着其手下士兵和部属及掠夺广陵郡的财物南下秣陵【现江苏省江宁县】,投靠薛礼。

薛礼原是陶谦手下的彭城国宰相,但受到陶谦的迫害,薛礼只好带着其部属逃到秣陵去;薛礼也跟赵昱一样,设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也杀害薛礼,吞薛礼的部属,又投靠扬州刺史刘繇。

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扬州刺史刘繇命笮融协助刘繇任命豫章郡长朱皓【豫章郡现为江西省南昌县一带】,进攻荆州牧刘表,所任命的豫章郡长诸葛玄;许邵对刘繇说:『笮融这个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论;朱皓个性忠厚老实,容易推心置腹、轻信他人,要指示朱皓严防笮融!』,刘繇不信许邵之言。

败死

笮融到达豫章郡後,又用杀赵昱、薛礼的方式,杀死朱皓,并自己当上豫章郡长。刘繇得知後大为震怒,带兵攻势笮融,笮融部属溃散,笮融逃亡到深山去,被山中百姓和山越联手杀死,将笮融首级献给刘繇。

(摘自鬼雨先生著作〖鬼雨仙踪〗)

汉末佛教领袖

笮融是东汉时期丹杨人,他聚集数百丁壮投奔任徐州刺史的同郡人陶谦,陶谦任命他担任广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赋税运输之职,后又为下邳相。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笮融可谓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在下邳所建的浮屠寺、九镜塔在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花巨资在下邳修造浮屠寺。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据说,堂阁周围可容纳3000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佛像外涂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当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为世所难见。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项佛事无意中成了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业。他所兴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并且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祠内所塑之黄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并且笮融在境内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赋税,也成为以后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举措之一。同时,笮融的这些活动使徐州、下邳在此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始终是我国佛教的重镇之一。相传笮融非常残暴,但却信仰佛教,学者们认为南京地区的佛教是由笮融最早传来的。

笮融是中国佛教一位代表性的人物,其浴佛会及建寺的规模引证了当时佛教的兴盛。而且其极其奢华的浴佛活动对佛教的宣扬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25-4-3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笮融其人:东汉末世豪强的佛教政治与暴力逻辑

笮融作为东汉末年的特殊历史人物,其生平事迹折射出乱世豪强的典型生存策略与行为模式。这位丹阳豪强初依陶谦,后叛刘繇,最终死于山民之手的经历,实为研究汉末地方势力兴衰的绝佳个案。

从政治角度观之,笮融展现了豪强武装的典型发展路径。他以"好施"之名聚众数百起家,被陶谦任命监督三郡粮运,却"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这正是东汉末年中央控制力衰弱、地方豪强截留赋税的普遍现象。其先后杀害赵昱、薛礼、朱皓三位太守的行为,更凸显了当时武人对文官体系的蔑视与践踏。值得注意的是,笮融虽辗转投靠多方势力,却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这种"叛服无常"正是乱世豪强生存的常态。

在宗教方面,笮融的佛教实践具有开创性意义。他在下邳"大起佛寺""课读佛经",建立可容三千余人的佛寺建筑群,并首创"浴佛会"等仪式。这种大规模、有组织的佛教活动,标志着佛教从宫廷贵族向地方社会的传播转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笮融通过"免除信佛者徭役"的政策,使佛教成为吸引人口的政治工具,这种政教结合的手段,预示了后世佛教与政治权力复杂关系的发展方向。

从军事角度看,笮融的流寇式生存方式极具时代特征。他率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的庞大队伍流窜于徐州、广陵、豫章等地,采取"利广陵之众"即掠夺当地资源以自肥的策略。这种"就食他郡"的生存模式,正是汉末诸多武装集团的共同特点。其最终"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的结局,也印证了失去民众基础的武装力量难以长久的历史规律。

笮融现象深刻反映了东汉末世的社会解体过程。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传统道德约束失效,暴力成为获取资源的主要手段。笮融以佛教为外衣,行掠夺之实的矛盾行为,恰是这一时代精神分裂的缩影。他的兴亡史不仅是一个豪强的个人悲剧,更是整个东汉王朝秩序崩溃的微观呈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