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麥】相關人物
周子的哥哥
【不辨菽麥】涵義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辨菽麥】出處
三國·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
【不辨菽麥】辨析
【不辨菽麥】讀音:bù biàn shū mài
【不辨菽麥】近義詞:愚昧無知、目不識丁、五穀不分
【不辨菽麥】反義詞:博學多才、學富五車
【不辨菽麥】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賓語
【不辨菽麥】造句
1、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會有他這樣不辨菽麥的人。
2、你整天讀書,連這麼簡單的一筆帳都算不清,簡直是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3、別看他一副聰明樣,其實根本是不辨菽麥,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4、他都這麼大了,卻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這和不辨菽麥有何不同?
5、他剛到農村時還是個不辨菽麥的小伙子,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磨練,現在已是個精通農藝的專家了。
6、我們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的人文憑很高,可上了工作崗位,可以說是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7、他雖然看上去文質彬彬,可到了這裡簡直就是不辨菽麥,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8、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不能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那麼你就有可能鬧出不辨菽麥,讓人貽笑大方的事情來。
9、我們郊遊時,看見田裡長著綠油油的植物,都以爲是韭菜,正在幹活的農民聽了笑了起來,說:你們真是不辨菽麥,這是小麥!
10、父親說我是一個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不辨菽麥】成語典故:
公元573年周曆正月初五,晉國的欒書、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後,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按年僅14歲的周子爲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爲了自己把持朝政,很願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並且夸周子如何能幹,如何聰明。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爲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痴,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爲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願望並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爲了讓他發布命令。立了以後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幹什麼?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爲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願望,豈敢不唯命是聽!”
【不辨菽麥】成語接龍:
不辨菽麥→麥丘之祝→祝髮文身→身家性命→命蹇時乖→乖僻邪謬→謬採虛聲→聲動梁塵→塵羹塗飯→飯牛屠狗→狗盜雞啼→啼笑皆非→非分之想→想望丰采→采蘭贈藥→藥店飛龍→龍蛇飛動→動心駭目→目注心凝→凝矚不轉→轉喉觸諱→諱兵畏刑→刑餘之人→人亡政息→息息相通→通古達變→變化如神→神意自若→若存若亡→亡國大夫→夫榮妻貴→貴陰賤璧→璧合珠連→連更曉夜→夜光之璧→璧坐璣馳→馳名天下→下筆如神→神領意得→得薄能鮮→鮮蹦活跳→跳梁小丑→醜聲遠播→播穅眯目→目使頤令→令人齒冷→冷水澆背→背腹受敵→敵國通舟→舟車勞頓→頓開茅塞→塞翁得馬→馬去馬歸→歸心如箭→箭不虛發→發奸擿伏→伏法受誅→誅暴討逆→逆臣賊子→子曰詩云→雲錦天章→章決句斷→斷怪除妖→妖言惑眾→眾人國士→士農工商→商彝夏鼎→鼎成龍去→去就之分→分化瓦解→解甲歸田→田父之獲→獲兔烹狗→狗吠非主→主一無適→適性忘慮→慮周藻密→密雲不雨→雨沐風餐→餐腥啄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