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85|回復: 1

[礼仪交流] 拜禮揖禮淺議[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21 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先人行礼与起居方式有关。一直到宋代前,正规场合都多用正坐,就是跽坐。拜礼是源于正坐方式的礼仪,孑遗到今天的跪拜礼可以看出先民席地而居的起居习惯。故此,礼仪按照跪坐与站立可粗分为两大类,拜与揖。

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而跪拜礼,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统称为“拜”。《周礼•春宮•大祝》中有“九拜”(注意,这是九种拜法,并非后世误解的拜九次。):“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东汉郑玄注:“奇拜谓一拜也;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奇拜之奇,当读为奇偶之奇(jī) ,奇拜,就行一次拜礼;褒拜,就是再拜,行两次拜礼。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时用两拜,表示更加恭敬。

空首——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男子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然后弯腰鞠躬,手触地或者手与心平,头顺势触在手上。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孙诒让说:“凡经典男子行礼单言拜者,皆即空首,详言之则曰拜手,略言之则曰拜。”(《周礼正义》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礼,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隆重的礼仪为稽首,顿首礼。

顿首——前面动作同空首礼,只是这种头要轻轻触地;

稽首——“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礼节同空首、顿首,头缓缓触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停留时间较长 。

肃拜——是相对较轻的礼节,举手加额,手向下与心平,头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礼,或者军旅中人)。

关于跪拜礼仪的一些误解:

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并常藉此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有力佐证。实际,三跪九叩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

“三跪九叩”的出处: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清•昭连《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而华夏礼仪中讲究礼数的恰如其分,“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所以,华夏礼仪最高才四拜,那是对先师、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礼;一般来说,再拜(拜两次)即是相当尊敬的礼仪,一般只有一拜而已。《礼记•杂记下》载:有一次孔子的马厩失火烧毁,同乡来慰问,孔子答拜表示感谢,“拜之士一,大夫再。”孔子对于士这一阶层的人只拜一次,对于比士高一级的大夫,就再拜——拜两次。

从某些方面,清代与其说继承了华夏文化,还不如说那是扭曲异化。文化的传承需要深厚的历史积累,外来民族若只从皮毛出发,必然忽视文明的内核与精髓。如果说复兴五千年华夏文明,必然要穿越历史的雾障,用心去捕捉久远的光芒。汉服复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这个过程,需要一颗不偏不倚、不骄不躁的心。

相關帖子

传甲龙崇 發表於 2013-3-4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后感悟了点,收下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