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4|回覆: 2

[人物簡介] 聶友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0-9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名將:聶友,因善於辯談而聲名四溢,曾討伐儋耳郡

聶友(?-253年),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樹市)人。漢族江右民系。三國東吳名將。聶友少爲縣吏,至京城常與大將軍諸葛格等人交往、辯談,因友時論精闢,聲名四溢。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吳孫權將圖珠崖(今海南島),以問軍師全琮,琮曰:“殊方異域,隔絕瘴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自生疾病,轉相污染,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窮所不安。”孫權不聽信。諸葛格推薦友爲珠崖大守,孫權詔加友爲將軍與校尉陸凱同往,獲勝。孫權大悅,征拜丹陽大守。後遭孫峻忌妒,欲以爲鬱林大守。友發病卒,年僅三十三。

人物資料

聶友有口才,年輕時擔任縣吏。黃武元年(222年),虞翻被孫權流放到交州,縣令讓聶友護送虞翻出豫章,虞翻和他交談一番後感到非常驚奇寫信給豫章太守謝斐(173-244,會稽山陰人),讓他任命聶友擔任功曹。豫章郡當時有功曹,謝斐會見了他問:“縣吏聶友,可以擔任什麼職務?”功曹回答說:“這個人只是縣裡的小吏而已,應該可以擔任我的助手曹佐。”謝斐說:“議論的人認爲他應該擔任功曹,就麻煩您讓出位子吧。”於是任命聶友爲功曹。後來謝斐派遣聶友到國都,諸葛恪很是與他友愛。當時士人間討論丞相顧雍的兩位孫子顧譚、顧承,在國都內沒有能和他們比擬的人了,但諸葛恪卻認爲聶友可以與之爲伍,聶友因此知名。後來擔任將軍,討伐儋耳郡的叛亂,不久就被平定了。大軍還師後被任命爲丹陽太守。

在諸葛恪大軍退還時,聶友就知道諸葛恪活不久了,寫信給滕胤說:“當人強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縮,人情萬端,言之悲嘆。”諸葛恪被誅殺後,大將軍孫峻很是忌憚與諸葛恪交好的聶友,想要把聶友派到遙遠的交州擔任鬱林太守,聶友氣憤擔憂下生病去世.

歷史記載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1.丹楊太守聶友素與恪善,書諫恪曰:“大行皇帝本有遏東關之計,計未施行。今公輔贊大業,成先帝之志,寇遠自送,將士憑賴威德,出身用命,一旦有非常之功,豈非宗廟神靈社稷之福邪!宜且案兵養銳,觀釁而動。今乘此勢,欲復大出,天時未可。而苟任盛意,私心以爲不安。”恪題論後,爲書答友曰:“足下雖有自然之理,然未見大數。熟省此論,可以開悟矣。”於是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百姓騷動,始失人心。

2.始恪退軍還,聶友知其將敗,書與滕胤曰:“當人強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縮,人情萬端,言之悲嘆。”恪誅後,孫峻忌友,欲以爲鬱林太守,友發病憂死。友字文悌,豫章人也。

吳錄】:

聶友有唇吻,少爲縣吏。虞翻徙交州,縣令使友送之,翻與語而奇焉,爲書與豫章太守謝斐,令以爲功曹。郡時見有功曹,斐見之,問曰:“縣吏聶友,可堪何職?”對曰:“此人縣間小吏耳,猶可堪曹佐。”斐曰:“論者以爲宜作功曹,君其避之。”乃用爲功曹。使至都,諸葛恪友之。時論謂顧子嘿、子直,其間無所復容,恪欲以友居其間,由是知名。後爲將,討儋耳,還拜丹楊太守,年三十三卒。

人物評價

1.【吳錄】:友有唇吻;

2.聶友出身貧寒,所以開始時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吏,直到後來遇到虞翻和諸葛恪後才開始潛龍入淵,大施才華。而從諸葛恪從始至終都與聶友友善,以及聶友的仕途可以看出,聶友其人才幹過人,能文能武,是一位大才,所以諸葛恪被殺後,孫峻最忌憚的就是擔任丹陽太守的聶友,所以第一時間就開始對聶友下手。

聶友生年之謎

吳書里說,聶友是在諸葛恪被殺當年憂憤逝世的,時年三十三歲,這本無疑義。

但據【永豐三修譜】(明崇禎1631年修譜,藏吉水下鷗)記載,聶友出生在獻帝初平四年癸酉(193年)七月初六日子時,吳太帝嘉和(和有誤應是禾)五年丙辰(236年)二月初十除丹陽太守,與諸葛恪友善。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4-1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吳名將聶友事略考】

聶友,字文悌,豫章樟樹人,三國東吳之幹才。其人少爲縣吏,然天資穎悟,尤擅縱橫之辯。黃武元年護送虞翻之際,得此江東名士嘆賞,遂獲擢用,此其發軔之始也。

觀其仕途,有三事可述:其一爲珠崖之役。時全琮以瘴癘險遠諫阻用兵,而聶友承諸葛恪之薦,偕陸凱遠征儋耳,竟建殊功。此役足見其非徒口舌之能,實具軍旅之才。孫權拜爲丹陽太守,正酬其勛。其二爲與諸葛恪之交遊。建業辯談之場,聶友以"時論精闢"著稱,此其所以得躋身權要之由。其三則遭孫峻之忌,徙鬱林而早卒,年僅三十三,令人生"才高壽夭"之嘆。

虞翻嘗奇其才,謝斐用爲功曹,諸葛恪引爲珠崖太守,此皆當時第一流人物。然【三國志】無專傳,其事散見諸家注引,誠爲可惜。今樟樹市存其故跡,亦桑梓之榮也。

贊曰:辯能動公卿,武可服蠻荒。使天假之年,功業豈止於此乎?
傎倒 發表於 2025-4-13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東吳名將聶友生平考略】

聶友(?-253),字文悌,豫章樟樹人,乃三國東吳傑出之才俊。其人少負辯才,終成將略,然天不假年,未盡其用,實爲江左一大憾事。今就其生平事跡,略作考述。

一、辯才初顯,名動江左
聶友少爲縣吏,然其辯談之才已顯端倪。【三國志】注引【吳書】載虞翻流放交州時,與護送之聶友一席談,即驚爲奇才,特薦於豫章太守謝斐。此段記載頗可玩味:一介縣吏能得名士虞翻青眼,足見其才器非凡。後謝斐問功曹"聶友可任何職",功曹僅以"曹佐"對之,而謝斐徑以功曹之位相授,更見時人對其才具之推崇。至建業與諸葛恪交遊,竟得"比肩顧譚、顧承"之譽,江左清議遂以此知名。

二、珠崖建功,將略初展
赤烏四年(241),孫權欲征珠崖,全琮以"水土氣毒"諫阻,而諸葛恪獨薦聶友。此役實爲檢驗聶友將才之關鍵。珠崖地處瘴癘之域,昔馬援征交趾,士卒疫死者什六七。聶友能協同陸凱克竟全功,非但展現軍事才能,更見其撫眾安邊之能。孫權"大悅"之態,足證此役之不易。然【建康實錄】載其"發病卒"時年僅三十三,則征珠崖時不過弱冠之年,少年將才,尤爲難得。

三、憂患丹陽,智者先覺
聶友任丹陽太守期間,與諸葛恪書信往來,頗見深謀。【諸葛恪傳】載其諫言"案兵養銳,觀釁而動",實爲老成謀國之言。及恪敗,孫峻欲徙之鬱林,聶友"憂憤而卒",此中關節值得深究。鬱林在當時屬極邊惡地,孫峻此議實含誅除異己之意。聶友臨終前致滕胤書雲"人情萬端",非獨悲恪之死,亦自傷也。陸機【辨亡論】言"東吳多士,而善終者寡",聶友之死,正可爲此語作注。

四、歷史評價與定位
裴松之注【三國志】時,特引【吳錄】載聶友事跡,足見其人在東吳政治中實具分量。考其生平,有三重身份:初以辯才顯,次以軍功著,終以憂國歿。其才具可與諸葛恪、陸凱等並論,而命運更爲坎坷。陳壽雖未單獨立傳,然散見各傳之記載,已勾勒出一位文武兼資而時運不濟的東吳英才形象。

聶友之生平,恰如流星經天,雖短暫而光芒奪目。其由縣吏至太守之進階,展現了東吳用人不拘一格之特點;其珠崖之捷,印證了"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古訓;而其悲劇結局,則折射出吳國後期權力傾軋之酷烈。讀史至此,未嘗不掩卷而嘆:使天假之年,或可更有所爲,而歷史之殘酷,正在於此種"未完成"的遺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