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31|回覆: 2

[成語典故] 舌劍唇槍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10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舌劍唇槍】涵義

舌如劍,唇象槍。形容爭辯激烈,言詞鋒利,針鋒相對,各不相讓。

【舌劍唇槍】出處

元·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見如今河清海晏,黎庶寬安。”

【舌劍唇槍】辨析

【舌劍唇槍】讀音:shé jiàn chún qiāng

【舌劍唇槍】近義詞:唇槍舌劍

【舌劍唇槍】反義詞:促膝談心

【舌劍唇槍】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於辯論、爭論激烈的場合

【舌劍唇槍】造句

1、這樣吹鬍子瞪眼睛,舌劍唇槍的激烈爭吵,可以說還從未有過。

2、這樣的會議可想而知,統帥部高級將領們爭得舌劍唇槍,面紅耳赤。

3、看來又是一場舌劍唇槍的硬仗,他有心栽贓我就不用再客氣了。

4、圖拉騰同李斌舌劍唇槍之時,赤峰城依然炮火不斷,牽扯著每個人的心,不知道哪顆不長眼的炮彈,會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5、因此在雙方安插的人員經過了幾句舌劍唇槍的交火之後,在場的絲農們都被引導到支持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立場上來,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

6、凡在一場政策大辯論中,真理往往是在少數人手裡,否則也就無需舌劍唇槍了。

7、蒼松蒼穹雙雙死拖活拉,攔住了鍾問天,比山下秦迪對流雲師太,崑崙派與峨嵋派舌劍唇槍那幕,還要惡劣數倍。

8、兩人在過堂里終於舌劍唇槍了。

【舌劍唇槍】成語接龍:

舌劍唇槍→槍聲刀影→影形不離→離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咄怪事→事在蕭牆→牆上泥皮→皮里抽肉→肉食者鄙→鄙俚淺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鬣霜蹄→蹄閒三尋→尋根追底→底死謾生→生關死劫→劫數難逃→逃之夭夭→夭桃穠李→李白桃紅→紅燈綠酒→酒綠燈紅→紅粉青樓→樓閣亭台→台閣生風→風流瀟灑→灑灑瀟瀟→瀟灑風流→流水行雲→雲階月地→地瘠民貧→貧賤不移→移情遣意→意興索然→然糠照薪→薪盡火傳→傳風扇火→火盡灰冷→冷言冷語→語近指遠→遠親近鄰→鄰女窺牆→牆面而立→立錐之地→地獄變相→相時度力→力不能及→及時行樂→樂極哀來→來因去果→果刑信賞→賞罰分審→審曲面勢→勢傾朝野→野心勃勃→勃然變色→色衰愛弛→弛魂宕魄→魄散魂消→消極怠工→工力悉敵→敵不可假→假眉三道→道殣相屬→屬人耳目→目挑心招→招搖過市→市井之臣→臣門如市→市井無賴→賴有此耳→耳濡目及→及第成名→名同實異→異端邪說→說長說短→短吃少穿→穿針引線

田光 發表於 2025-4-16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舌劍唇槍"的修辭張力與語境適配】

"舌劍唇槍"作爲漢語修辭格中極具戰鬥意象的成語,其價值不僅在於描摹言辯之激烈,更在於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隱喻系統。考其源流,元雜劇【澠池會】首創此語時,正值漢語四字格成語的軍事喻體爆發期,與"筆掃千軍""口誅筆伐"等詞共同構成文士論戰的修辭矩陣。

從語言學角度析之,"舌劍"與"唇槍"構成典型的互文結構。舌體柔軟而喻剛硬之劍,唇形豐潤而比尖銳之槍,此種矛盾修辭恰合【文心雕龍】"誇飾有度,變通適會"之旨。近世學者錢鍾書【管錐編】論比喻時,特舉此例說明"以柔克剛"的修辭辯證法。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明清小說中多用於描寫市井爭訟,至近代則轉向政治論辯場域,這種語用遷移正反映漢語修辭的社會適應性。

今人使用此語,當注意三重境界:其一爲形似,爭辯雙方需具"鋒刃相向"之態;其二爲神似,言辭須有"刺中要害"之效;其三爲度衡,【論語】所謂"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的競技精神,方爲此語正道。觀當代網絡論戰,常見濫用此語者,將市罵村詬誤作唇槍舌劍,實未解"修辭立其誠"(【周易·乾】)的古訓。

至若成語接龍之戲,雖屬文字小道,然"槍聲刀影"至"流水行雲"的轉接,暗合由武入文的傳統士人理想,恰如蘇軾【赤壁賦】"橫槊賦詩"之境。此等文字遊戲,正是漢語彈性與張力的絕佳體現。
周佐 發表於 2025-4-18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舌劍唇槍"的修辭張力與文化意蘊】

"舌劍唇槍"作爲漢語修辭的經典範式,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交鋒的表象,更蘊含著華夏文明特有的論辯智慧。從【澠池會】"唇槍舌劍定江山"的典故可見,該成語自元代起就被賦予經世濟民的文化重量,其修辭張力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兵器隱喻的暴力美學
"劍""槍"的冷兵器意象將語言暴力合法化,形成獨特的修辭暴力美學。這種將口舌之爭升華爲戰場對決的思維,暗合【鬼谷子】"說人之法,如臨刀兵"的縱橫家傳統。在"槍聲刀影"的接龍延續中,更凸顯漢語以武喻文的思維定式。

二、褒義用法的文化密碼
與西方修辭學將激烈爭辯視爲非理性不同,該成語的褒義屬性折射出"君子之爭"的儒家倫理。【論語】載"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正是將對抗規範化的文化心理在語言層面的投射。例證中"政策辯論""統帥部爭論"等嚴肅語境的使用,印證其被認可的正當性。

三、音韻結構的戰鬥性
四字平仄相間(平仄平平)形成鏗鏘節奏,"舌劍"(入聲)與"唇槍"(陽平)的聲調對比,模擬出攻防轉換的韻律。這種語音造型藝術,與"影形不離""離奇古怪"等接龍詞組的音韻鏈共同構成漢語特有的聲音兵器庫。

當代社會尤需注意該成語的使用邊界。若如例證中淪爲"栽贓""炮彈"的幫凶,則背離"君子以文會友"的傳統。真正的"舌劍唇槍"當效法莊子濠梁之辯,在"瀟灑風流"的接龍意境中,實現"真理越辯越明"的文化本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