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2時21分『秋分』至 睡好『子午覺』防燥解『秋乏』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2日22時21分迎來『秋分』節氣。 保健專家提示說,此時節,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下降速度明顯加快,『秋燥』也會越來越明顯,公眾要注意調整好日常起居,睡好『子午覺』,既能防『秋燥』,還能解『秋乏』。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9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180度時,即為秋分,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 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着真正進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氣轉涼,大雁、燕子、杜鵑等開始成群結隊地從逐漸寒冷的北方飛往南方。 進入秋季,氣候乾燥,人體很容易患『秋燥』,會出現咽部、鼻腔、口唇乾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結等不適。同時,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還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也就是『秋乏』。 為防燥氣傷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說,注意及時補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甘蔗、乳品、紅薯、胡蘿蔔、橘子、銀耳、百合、蓮子等;要儘可能地保持神志安寧,樂觀向上的情緒;要充分利用睡眠調養身體,睡好『子午覺』,既補眠,又保健,還能解『秋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