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基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對河南省信陽市孫寨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新發現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早商以及西周時期遺存,揭示出這一遺址的發展歷程和聚落變遷。 孫寨遺址地處淮河上游左岸,右岸即為遊河入淮處。遺址主要由東南、西北兩個台地構成,2008年被河南省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主要在西北台地,以龍山文化晚期為主,出土遺蹟主要有灰坑63座、灰溝20條、房址1座和陶灶2座。 發掘出的這批灰坑規模相似、分布集中、建造考究,建築技術鮮明,其用途可能為房基或者窖穴。灰坑底部鋪有細膩的沙層,沙層經過層層鋪墊,可分為四層。這種細沙鋪底、內壁立柱的灰坑在信陽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當地龍山文化晚期房屋建造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灰溝主要分布在西北台地東部,縱橫交錯,可能作為臨時排水所用,其中一條灰溝南北貫穿,溝面較寬,最深處達1.6米,出土遺物豐富,表明該溝被長期使用。另一條灰溝不僅僅用於排水,還起着防禦、分界作用。 出土龍山文化晚期遺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組合為夾砂罐、平底碗,以及鼎、豆、直口矮領瓮等。石器多為磨製,主要有石斧、石鏃、石鏟、石鐮、石鑿和半月形穿孔石刀等。此外,遺址內還出土二里頭文化和早商時期的遺物,如大口尊等。 此次發掘出的西周文化遺存位於東南台地,出土遺物豐富,器類以鬲、豆、瓮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