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70|回复: 0

[国画人物] 品味古籍从顾恺之到张彦远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0-24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历代都有佳作,而且有很多成熟绘画理论。

最早写画论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无锡人。此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心性纯净,兴趣多多,洋溢着艺术家的气质。时人问他会稽山水怎么样,顾恺之兴奋地说:“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活脱脱一个年轻诗人的情貌。顾恺之吃甘蔗,总是从顶部先吃。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意思是越吃越甜。顾恺之绘画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顾恺之曾经绘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3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顾恺之特别相信各种小法术。有人曾经用一片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就拿柳叶遮蔽自己,并且相信别人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顾恺之对中国画的贡献,一是他的作品,二是他的画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他的作品。可惜原作已经流失,现存的都是后人摹本。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形神论,即绘画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后者才是画家应当追求的艺术圭臬。他认为:凡画,人物最难,其次是山水,再次是狗和马;至于亭台、楼阁之类,都有固定的形态,虽然画起来也不容易,但易见成效,不一定要靠“迁想妙得”获得。顾恺之评论了当时传世的重要作品,一一点出长短。比如,《嵇轻车诗》中所画的啸人确实像人在咆哮,但其憔悴的容颜与嵇康本人的性情不相符。试想,名噪一时的钟会(大书法家钟繇的次子,后来率军灭了蜀国)前往拜会,嵇康都不屑理睬。后来嵇康被钟会等人陷害,临就义前神态自若,唯一的要求是弹奏一曲广陵散,这样的人的灵性不能用咆哮的样子去表现。

顾恺之强调的形神论,对中国画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后来的绘画理论著作,如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大体上都秉承了顾长康的基调。南齐的谢赫在其《画品》中提出判别绘画优劣的“六法”,丰富了中国画的理论。“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锺书在其《管锥编》中也论及这段文字,他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句读虽有不同,意思是差不多的。

张彦远,字爱宾﹐蒲州 (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出身宰相世家﹐学问渊博﹐擅长书画,官至大理卿。张家几代人都承继了南朝重鉴赏收藏的传统,充分了解前人的绘画成就。如果不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书法要录》,历史上的许多名作和有关绘画的论述,今人都无法得知。书中还有他独到的见解。不过,《历代名画记》中缺少北朝绘画的史料,因而给后世造成唯有南朝才发展了绘画艺术的错觉。即便如此,《历代名画记》依然堪称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