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5|回覆: 1

[中醫理論] 閱讀古籍·【本草綱目】中的『唯物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1-3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閱讀古籍:【本草綱目】中的『唯物論』

20161102_004

20161102_004

20161102_005

20161102_005

圖文並茂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是明代偉大的醫學家。

1518年,李時珍生於湖北蘄春縣東長街之瓦屑壩。李家世代爲醫,祖父和父親皆有盛名。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其後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

自23歲隨父學醫,李時珍醫名日盛。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襝聘爲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嘉靖三十五年,李時珍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

任職期間,李時珍出入於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看到了許多民間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在鑑別和使用藥材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有機會飽覽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醫學和藥學典籍,開闊了眼界。

藥材對中醫至關重要。但當時存世的一些醫學書籍對中藥材存在很多不準確甚至錯誤的記述。

李時珍多次向太醫院提出逐一分辨草藥名實、編寫新本草的建議,然而未被採納,甚至遭到同行的無端譏諷。李時珍毅然告病還鄉,決定憑一己之力,把這件大事做好。

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重修本草。他歷經十數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餘里。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那些種田的、捕魚的、打柴的、狩獵的、採礦的人們,無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師,爲他提供了書本上不曾有過的豐富藥物知識。

又補充修改了十多年後,他終於完成了【本草綱目】這一曠世巨著。此書在他去世前3年在南京刊印。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藥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儘可能地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爲止中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本草綱目】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首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方法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被譽爲『東方醫藥巨典』。

除了藥學上的價值,【本草綱目】還彰顯了中國傳統醫學重視實證、強調明辨的科學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論。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

明代盛行煉丹術,連嘉靖皇帝都痴迷仙道,渴望用『仙丹』達至長生不老。方士們爲了取悅皇帝,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煉丹熱潮,不少人因服用仙丹後中毒死亡。李時珍以科學家的無畏精神向社會大聲疾呼:『丹藥致人長壽之說決不可信。』他用實證的方法告訴人們,水銀、鉛、丹砂、硫磺、錫等礦物都有毒性,並列舉許多因服食丹藥而死亡的例子。李時珍在分析礦物屬性的基礎上,親自研製水銀來醫治瘡疥等病,並把數據記載在【本草綱目》裡。

李時珍行醫如神的故事很多,爲世人稱道。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他腳踏實地驗證、鑑別、分析中草藥的唯物主義精神。聯繫到不久前屠呦呦利用中藥材提取青蒿素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一事,中醫學(包括所有科學研究),都可以從中得到方法論上的啟發。

菠蘿吹雪 發表於 2025-4-7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綱目】的實證精神與明代學術思潮之辯證

李時珍【本草綱目】的編撰實踐,恰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明代中後期的學術版圖上。這部醫藥學巨著所體現的"格物窮理"精神,與當時盛行的理學思潮形成微妙張力,展現出中國傳統科學特有的認識論路徑。

一、本草學的實證傳統
【本草綱目】絕非簡單的經驗彙編,其分類體系體現著嚴謹的邏輯思維:以"部-類-種"三級分類法統攝1892種藥物,建立"從微至巨""從賤至貴"的序列。這種"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方法,與宋代朱熹"即物窮理"的認知路徑一脈相承。李時珍爲考證藥物真偽,親驗鯪鯉(穿山甲)的食蟻特性,實驗曼陀羅花的麻醉效果,這種"目驗→實踐→驗證"的方法論,較之王陽明的"格竹求理"更顯務實品格。

二、與明代學術思潮的對話
嘉靖年間,心學大行其道,煉丹服餌之風盛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直斥"水銀久服成仙"之說爲"妄言",批評煉丹術"豈知血肉之軀,水谷爲賴,何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這種批判精神,與王廷相、吳廷翰等氣學思想家的唯物傾向遙相呼應。書中對"伏翼(蝙蝠)明目"等訛傳的辨正,展現出破除迷信的理性態度。

三、科學方法論的突破
【本草綱目】的革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建立"正誤"體例系統考辨前人訛誤;其二,創設"集解"欄目綜合各家論述;其三,通過"發明"項闡明個人見解。這種"考據→綜合→創新"的研究範式,暗合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邏輯。其對礦物藥的化學性質描述(如分解礬石製取硫酸),已觸及實驗化學的邊緣。

四、歷史語境中的再認識
在16世紀全球科學發展的坐標系中,【本草綱目】的誕生與維薩留斯【人體構造】(1543年)幾乎同期。不同於西方解剖學的分析傳統,李時珍構建的是整體關聯的知識網絡:既記載檳榔驅蟲的藥效,也記錄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的民俗。這種"物→用→文"的多維記錄方式,體現著中國博物學的特有智慧。

【本草綱目】的偉大,正在於其既紮根於傳統"格致"之學,又突破時代局限的辯證品格。當我們在"唯物論"視角下審視這部巨著時,更應看到其中蘊含的實踐理性精神——這種精神不是簡單的哲學標籤所能概括,而是體現在三十載寒暑中"訪采四方"的堅實足跡里,鐫刻在千幅寫生圖譜的嚴謹線條中。李時珍的學術實踐啟示我們:真正的科學精神,永遠是超越時代窠臼的知行合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