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4|回覆: 3

[中醫世家] 從五運六氣看六經辨證

[複製鏈接]
是飛 發表於 2016-11-3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從五運六氣看六經辨證

從五運六氣看六經辨證

三陰三陽太極時相圖

    ◆近現代中醫界由於摒棄了運氣學說,對中醫基本理論中的許多重要概念已經說不清楚了。事實上,六經辨證是中醫基礎理論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六經的存廢非同小可!

    ◆三陰三陽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經的實質就永遠是個謎。三陰三陽既是對自然界陰陽離合的六個時空段的劃分,也是對人體氣化六種狀態的表述。

    ◆三陰三陽的開、闔、樞,決定了『六經』各自的屬性和不同特點。從五運六氣的角度來看六經,有關六經的一些難題,大多可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

    已故中醫學家方藥中先生曾指出: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和淵源』。近現代的中醫界,由於摒棄了運氣學說,對中醫基本理論中的許多重要概念已經說不清楚了,『六經』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有人認為『六經辨證實即八綱辨證,六經名稱本來可廢』,甚而批評張仲景【傷寒論】『沿用六經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事實上,六經辨證是中醫基礎理論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六經的存廢非同小可!本文擬據運氣理論對六經辨證的原義和實質試作闡釋,藉此說明運氣學說的重要意義。

【探求『六經』實質關鍵在對『三陰三陽』的理解】

    中醫學中將疾病分屬三陰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進行辨證論治的方法,習稱『六經辨證』。【黃帝內經素問•熱論】首先將熱病分作三陰三陽六個階段;至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以三陰三陽為辨證綱領,樹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光輝典範,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但是,『六經』的實質是什麼,後世醫家頗多爭議。

    討論六經實質,關鍵在對『三陰三陽』的理解。目前通常的解釋認為:三陰三陽是陰陽的再分,事物由陰陽兩儀各生太少(太陰、少陰,太陽、少陽)而為四象,進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陽明和厥陰,形成三陰三陽。有人認為,【素問•熱論】的六經以表里分陰陽,【傷寒論】六經則以寒熱分陰陽。若按此理解,三陰三陽表達的僅是寒熱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淺。但作為辨證綱領的六經,並沒有把熱象最著或陽氣最盛的病叫太陽病,也沒有把寒象最重或陽氣將絕,抑或傳變到最里的病叫太陰病。且太陽主表,何以不聯繫主皮毛的肺衛而與膀胱配應?為什麼溫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陽?太陰若為陰之極,為什麼【傷寒論】太陰病提綱云:『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講的僅是一般脾胃消化道症狀?太陰病的第二條是『太陰中風,四肢煩痛』,第四條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均不能以寒盛里極作解釋。日本漢方醫家把少陰病說成是『表陰證』,但【傷寒論】少陰病多亡陽危候,論中列出的『難治』、『不治』、『死』的條文就有8條之多,遠較太陰和厥陰病深重,其證候性質能以『表陰』概括嗎?等等此類的問題,顯然不是簡單的陰陽再分或八綱說所能解釋清楚。

    三陰三陽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經的實質就永遠是個謎。

【『三陰三陽』指自然界陰陽離合的六種狀態】

    三陰三陽理論是中醫陰陽學說的一大特色。【黃帝內經素問】論述三陰三陽的篇名叫『陰陽離合論』,這就明確指出了三陰三陽與『陰陽離合』密切相關。什麼叫『陰陽離合』呢?【史記•曆書】說:『以至子日當冬至,則陰陽離合之道行焉。』說明三陰三陽的劃分是以一年中陰陽氣的盛衰變化為依據的,三陰三陽表述的是自然界陰陽離合的六種狀態。

    【素問•陰陽離合論】云:『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厥陰之表,名曰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如圖示。

    三陽之開、闔、樞,為什麼太陽為開,少陽為樞,陽明為闔?從上面圖式中可以看到,太陽在東北方,冬至過後,正是陽氣漸開之時,故為陽之『開』;陽明在西北方,陽氣漸收,藏合於陰,故為陽之『闔』;少陽在東南方,夏至太陽回歸,陰陽轉樞於此,故為陽之『樞』。三陰之開、闔、樞同理:太陰在西南,夏至以後,陰氣漸長,故為陰之『開』;厥陰居東向南,陰氣漸消,併合於陽,故為陰之『闔』;少陰在正北方,冬至陰極而一陽生,故為陰之『樞』。

    筆者認為,老子【道德經】中『三生萬物』之『三』,指的就是自然之氣的開、闔、樞。宇宙由太極生陰陽,陰陽之氣有了開、闔、樞三種運動變化狀態,於是化生萬物。有人引用【周易•繫辭】的天、地、人三才說來解釋老子『三生萬物』之三,但人是由『三』產生的萬物之一,而不應是生成萬物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否則,沒有人的地方的萬物怎麼產生呢?故以【周易•繫辭】的『三才』來解釋老子的『三生萬物』,於理欠通。

【三陰三陽開闔樞決定『六經』和『六經辨證』】

從五運六氣看六經辨證

從五運六氣看六經辨證

三陰三陽開闔樞圖

    三陰三陽的開、闔、樞,決定了『六經』各自的屬性和不同特點。需要用五運六氣在不同時空方位陰陽氣的狀態來理解三陰三陽。從五運六氣的角度來看六經,以往六經理論中的一些難題,就大多可以得到較為合理的解釋。例如:

    風寒外感,何以先犯足太陽?為什麼溫邪外感又首先犯手太陰肺?按三陰三陽六氣開闔樞方位,太陽在東北,陽氣始開之位;太陰在西南,陰氣始開之位。【素問•五運行大論】云:『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為陰邪,故風寒下受,宜乎先犯足太陽。溫熱在上,又屬陽邪,故溫邪上受,就要先犯手太陰。氣分是陽明,營分血分是內入少陰。可見六經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的理論基礎都是三陰三陽,用三陰三陽模式就可以把兩者統一起來。

    【素問•六微旨大論】論標本中見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六經表里相配:實則太陽,虛則少陰;實則陽明,虛則太陰;實則少陽,虛則厥陰。有人問:為什麼不是太陽和太陰、少陽和少陰、陽明和厥陰互相中見和互為表里?試看上述三陰三陽開闔樞圖,太陽與少陰同居北方,均含一水寒氣;陽明與太陰同居西方,均含四金燥氣;少陽與厥陰同居東方,均含三木風氣。明白了這一關係,它們之間互相中見和互為表里的道理就容易理解了。

    由此聯繫到中醫的伏邪學說。前人認為寒邪『無不伏於少陰』。為什麼伏於少陰呢?因少陰和太陽同處北方時位,寒邪從北方入侵,體實則從太陽而發(所謂『實則太陽』),體虛則心腎陽氣受損,發病時呈現出少陰病特徵,故稱『邪伏少陰』。再看SARS,按『三年化疫』理論,病邪應屬伏燥,燥邪多從西方犯太陰陽明之地,故SARS呈現出伏燥發於太陰而傷肺的特徵。

    【素問•熱論】描述六經傳變,只涉及足之六經而未及手六經。【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基本上繼承了【素問•熱論】六經的概念。經北宋朱肱的發揮,遂有『六經傳足不傳手』之說。後人對此多存疑問,不知其所以然。如方有執在【傷寒論條辨或問】中說:『手經之陰陽,居人身之半;足經之陰陽,亦居人身之半。若謂傳一半不傳一半,則是一身之中,當有病一半不病一半之人也。天下之病傷寒者,不為不多也,曾謂有人如此乎?』從陰陽離合的開、闔、樞方位可知,三陰三陽與經絡的配應,確乎先從足六經開始的。

    再從三陰三陽與臟腑的聯繫看,足六經與臟腑的關係是: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若謂六經模式由八綱辨證歸納而來,何以忽略了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和肺?從三陰三陽開闔樞方位圖可知,心所處的正南和肺所處的正西都不是三陰三陽的正位。南北對沖,正北為少陰,故心稱手少陰;少陰也緣心火而配屬『君火』,少陰病多心腎陽衰證候。西方屬太陰陽明之地,『實則陽明,虛則太陰』,肺稱手太陰,辨證宜從陽明太陰中求之。

    人氣應天,『天有六氣,人以三陰三陽而上奉之。』三陰三陽既是對自然界陰陽離合的六個時空段的劃分,也是對人體氣化六種狀態的表述。三陰三陽在天為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六氣,在人則各一臟腑經絡。清代醫家張志聰【傷寒論集注•傷寒論本義】在闡述六經時云:『此皆論六氣之化本於司天在泉五運六氣之旨,未嘗論及手足之經脈。』張氏強調六經是『六氣之化』是對的,但『六經』不是經絡而又不離經絡;不是臟腑卻可統臟腑。不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但又與風、寒、暑、濕、燥、火密切相關。正是有了三陰三陽辨證,故傷寒學家強調『傷寒之法可以推而治雜病』。『六經豈獨傷寒之一病為然哉,病病皆然也。』 山西老中醫李可治療內科急危重症疑難病,常用六經辨證而獲奇效。他的體會是:『傷寒六經辨證之法,統病機而執萬病之牛耳,則萬病無所遁形。』

    學者認為,【傷寒論】中的方劑主要源自【湯液經法】,但為什麼【湯液經法】未能像【傷寒論】那樣對後世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原因在於張仲景發展了六經辨證體系。陶弘景的【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也取材於【湯液經法】,但採用的是五行臟腑辨證模式,影響就遠不如【傷寒論】而少有流傳。講【傷寒論】不能不講六經辨證。可以說,沒有六經辨證,就不會有【傷寒論】如此高的學術地位。

    日本的古方派醫生不重視【黃帝內經】,其代表人物吉益東洞甚而否定陰陽五行和臟腑經絡學說,認為【傷寒論】『論不可取而方可用』。他們割裂【傷寒論】與【黃帝內經】的聯繫,不去研究【黃帝內經】中三陰三陽的深意,只研究【傷寒論】的方證和藥方。日本古方派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的一些學者,『六經可廢論』就是這一影響下的產物。

    著名中醫學家王永炎等將證候的動態演化性概括為『動態時空』特徵,三陰三陽之間是有序的動態時空變化。三陰三陽辨證,可較好地反映疾病發生時內外環境整體變化的動態時空特徵,絕非八綱辨證可以替代。

    釐清『六經』理論與五運六氣的關係,對正確理解和運用六經辨證,評估六經辨證的價值地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運六氣與六經辨證芻議】

五運六氣乃中醫理論之根基,三陰三陽實為時空氣化之樞機。今人棄運氣而談六經,猶去根而求木茂,殊為憾事。三陰三陽開闔樞機,非獨為六經辨證之綱領,實乃天人相應之具體呈現。方藥中先生所言極是,運氣學說實為中醫理論淵藪。六經之名廢,則三陰三陽之理晦;三陰三陽之理晦,則天人相應之道隱。今之學者當溯本求源,以五運六氣為鑰,啟六經辨證之門,則傷寒之奧義可明,岐黃之真諦可續。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4-16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五運六氣探賾六經辨證之本質

(一)三陰三陽的時空本體論
三陰三陽實為陰陽氣化的六位時空模型。【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言"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揭示了其本質是陰陽量變過程中的階段性劃分。五運六氣理論將一年分為六氣,人體應之而有六經,此即"天人相應"的具體體現。太陽對應寒水,陽明對應燥金,少陽對應相火,太陰對應濕土,少陰對應君火,厥陰對應風木,此六經配六氣之奧義,實為氣化醫學的核心要旨。

(二)開闔樞機說的深層解讀
【陰陽離合論】提出的開、闔、樞理論,需從氣化動態角度理解:
1. 太陽為開,非指表證之開,實為寒水之氣宣發之象。太陽膀胱主津液氣化,正應"州都之官"的生理特性。
2. 陽明為闔,非單純指里證,實體現燥金收斂之性。陽明胃腑"傳化物而不藏"正合金氣肅降之德。
3. 少陽為樞,不僅是半表半里,更是相火燮理陰陽之關鍵。此說解通了為何少陽病多見寒熱往來之症。

(三)六經辨證的運氣學闡釋
1. 太陽病實質是寒水氣化失常。傷寒初起惡寒脈浮,正是天地寒水之氣傷人陽氣之應。太陽與膀胱配屬,因膀胱為寒水之腑,非僅從表里關係可解。
2. 太陰病非陰之極,而是濕土不運。【傷寒論】太陰提綱諸症,正合"濕勝則濡泄"的運氣病機。太陰脾主運化水濕,與六氣之濕土相應。
3. 少陰病呈現君火不彰或寒化太過,對應六氣之君火失常。少陰病之"脈微細,但欲寐",實為君火式微之象。

(四)臨床啟示
1. 六經傳變實為氣化失常之序。太陽→陽明→少陽之傳,暗合寒→燥→火之氣化演變規律。
2. 溫病初起多犯肺衛,因溫邪屬熱,與太陽寒水之氣相異,此正合"六氣各有主客"之理。
3. 厥陰病之寒熱錯雜,實為風木之氣失調所致。烏梅丸之組方,暗含制木安土之運氣治法。

結語:
六經辨證體系必須置於五運六氣的理論框架下,方能得其真諦。近世醫家囿於形質研究,忽視氣化理論,致使六經本質晦而不明。方藥中先生之論,實為振聾發聵之語。六經非為辨證而設,實乃人體氣化之六種狀態。明乎此,則【傷寒論】397法,113方,皆可統攝於三陰三陽氣化規律之中。當今中醫發展,亟需重拾運氣學說這一理論基石,方能真正傳承經典學術之精髓。
向亦 發表於 2025-4-18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五運六氣探賾六經辨證之本質

(一)三陰三陽的時空本體論
三陰三陽實為天地氣化的時空標度,【素問·天元紀大論】明言"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其本質是太極陰陽在六維時空的展開模式:太陽(九宮午位)、少陽(寅位)、陽明(戌位)構成開闔樞之陽儀運動;太陰(子位)、少陰(酉位)、厥陰(卯位)形成陰儀循環。此即【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的宇宙論背景。

(二)開闔樞氣化模型解析
【陰陽離合論】揭示的"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機制,實為五運六氣客主加臨的具體呈現。如辰戌之歲太陽寒水司天,則人體太陽經氣呈現"開"的特性;子午之歲少陰君火在泉,則少陰經顯現"樞"的轉輸功能。王冰注【至真要大論】所謂"三陰三陽為標,寒暑燥濕風火為本",正說明六經實質是六氣在人體的投影系統。

(三)六經辨證的運氣內核
1. 太陽病實質是寒水之氣太過,【傷寒論】"脈浮頭項強痛"正是辰戌年太陽司天病候的臨床映射;
2. 陽明燥金主令則見"胃家實",此與卯酉年陽明燥金在泉引發的燥化過程相應;
3. 太陰濕土證候實為丑未歲太陰司天時"濕淫所勝"的內化表現,故見腹滿吐利等土德失常之候。

(四)當代誤讀的學理批判
近人將六經簡單等同於八綱,實未明【六微旨大論】"上下有位,左右有紀"的運氣格局。若謂六經可廢,則【至真要大論】"六氣分治"理論將無所依託。方藥中先生強調的"氣化學說是辨證論治的源頭活水",於此可得明證。

結語:
六經辨證實為五運六氣理論在診療實踐中的具體應用,三陰三陽乃時空能量運動的六種基本模態。唯有回歸【內經】七篇大論的運氣框架,方能真正理解【傷寒論】"六經鈐百病"的深刻內涵。當代中醫理論建設的要務,當是重建運氣學說與臨床辨證的有機聯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