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出自【傷寒論】,是臨證中常用的名方。該方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之功效,主治陰陽氣血不足,心臟失養引起的心動悸、脈結代、虛羸少氣、無光少苔或舌質干而瘦小者。筆者臨證體會,該方除治療上述病證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黃連對老年人頑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劉××,女,81歲。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臟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別是長期失眠十分苦惱,只能靠吃安定片維持睡眠。2014年入冬後,心動悸、脈結代諸症加重,甚時感覺胸口缺氧閉悶,入夜則面部潮紅,心煩胸悶,徹夜難寐,入某二甲醫院住院治療一周後心臟早搏症狀減輕,尤其是失眠症狀不能減輕,西醫說沒有好辦法,囑其出院後慢慢調理。出院後遂請中醫治療。2014年12月28日來診。望見老太身形偏胖,面色無華,自訴胸口憋悶,兩下肢無力,入夜如浸冷水之中,但面部又感發熱發燥,口乾不欲飲,頭昏重如裹,身重睏乏,時有心慌短氣,診脈濡細而弱,時有結代;望舌胖質紅,舌苔白膩而厚,飲食納差,大便溏。四診後分析,此老人患病多年,病情纏綿,虛實夾雜,氣血陰陽不足,且兼有濕邪內阻。補氣血易助濕,去濕又易伐正,比較棘手。認真思考後決定治分兩步,首先寬中去濕,使邪去正安,第二步扶陽通脈、安神助眠。遂先處方以藿朴夏苓湯加減,服20餘劑後,頭昏重如裹的症狀已去,飲食轉佳,胸悶減輕,但自訴失眠難寐,有時吃了安定片後仍徹夜難眠,雙下肢仍(尤以膝關節以下)冰冷不溫,乏力不能行走,精神疲乏,時有心悸,下午自覺面部潮紅,診脈細數,時有結代,舌苔中部仍是白厚苔。遂轉入第二步治療,以炙甘草湯加附子、黃連等爲治。處方:炙甘草50克,桂枝20克,黨參20克,熟地20克,阿膠(烊化)15克,麥冬15克,麻仁10克,大棗10枚,酸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制附片60克,黃連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0劑爲1療程。煎前先用冷水將諸藥浸泡60分鐘,再用文火慢煎60分鐘,取頭汁300毫升,再加冷水文火煎100分鐘,取汁500毫升,將兩次的藥汁拌勻後分3次服。首服時宜飯後1小時,少量多次,胃部如無不適,再加大服量。
服藥4劑後,感覺雙下肢轉溫,下午面部發熱、口乾等症狀減輕,睡眠好轉,每夜只吃半顆安定片。藥已對症,囑繼服余藥。10劑服完後,感覺精神大好,心悸已無,雙下肢有力不再發冷,口乾及面部發熱症狀基本消除。診脈平緩有力,結代已無。第二療程,繼用上方10劑。後訴服完後睡眠已很好,不用服安定片,每晚能自然入睡,睡眠質量較好。
按:本病例爲重症老年人失眠症,臨床上是一難治病。現在老年人失眠症患病率高,除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腎陽虧虛、腎水亦不足,心火偏旺、水不濟火,心神不安所致,故用傳統的補益氣血、養陰安神的方法治療老年人失眠症效果不好。不妨用溫下清上,使水火既濟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中醫認爲腎爲水髒、心爲火髒,按五行學說應是腎水制心火,一旦水不克火,君火虛妄,就導致心悸、失眠、煩燥等病症發生。故於方中加入附子以溫腎陽,助熟地、阿膠等滋腎水,加入黃連以清心火。附子、黃連二藥合用,辛苦相投,一寒一熱、有寒熱並用,陰陽相濟之義,此正是清代王旭高所謂的『黃連配附子能交水火於傾刻』,故使難治之症亦可治也。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