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79|回复: 1

[医药临床] 唐启盛益肾调气治抑郁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11-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唐启盛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临证经验丰富,辨证功力深厚,运用方药灵活,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跟师数载,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抑郁障碍病案一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陈某,女,49岁,于2014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反复情绪低落8年。现病史:患者2006年因家庭纠纷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表情呆滞,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抑郁障碍”,服用喜普妙(西酞普兰)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随即自行停药。2009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服用怡诺思(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状再次缓解,持续服药至2012年,遵医嘱逐渐停药。2014年3月份患者又出现情况低落,兴趣减少,易早醒,犹豫不定,为求中医治疗来本院就诊。刻下症见: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食欲不振,行事犹豫,眠差,二便调。面色晦暗,少气懒言,舌淡边浅痕,苔薄白,左脉沉细,右脉沉缓而滑。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心脑血管疾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其母有轻度抑郁病史。

西医诊断:抑郁状态

中医诊断:郁病(肾虚肝郁)

治法:益肾调气法

方药:颐脑解郁方(经验方)加减。柴胡15克,刺五加30克,栀子10克,郁金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20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合欢皮10克,山药20克,生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该患者为反复发作的抑郁障碍,曾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有过临床缓解,但停药后即反复。此次就诊目的是通过中药治疗稳定病情,防止复发。病起于情志不遂,神机郁滞,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故见情绪郁闷、烦躁易怒,此为病初起之证。病情反复发作,久则耗伤阴血,肾精亏虚,故见倦怠、兴趣减少,肾主藏志,肾虚则志意不藏,故行事犹豫不定;心血亏虚,则血不舍神,而寐不安。故治疗以益肾调气、清热养心安神为法。

二诊(2014年7月1日):病史如前,情绪低落、行事犹豫、兴趣减低均较前明显好转,易惊,头枕部紧箍感,双手心发热,四肢麻木,食欲不振,二便可。舌脉如前。

前方减山药,加青礞石15克,珍珠母30克,夏枯草15克,黄连3克,继服7剂。

按:服药后阴血得养、气郁得畅,故诸症均减。然仍有易惊,是为心神不宁;手心发热,是为阴血亏虚而致虚热上扰,故以青礞石清热坠痰、珍珠母重镇安神、夏枯草清肝泻火、黄连清心泻热为治。

三诊(2015年1月20日):患者服上方后症状缓解,随后自行停用中西药物,半个月前因家庭琐事再次出现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兴趣减少、快感丧失,倦怠懒言,悲伤欲哭,自行口服黛力新、罗拉、肉蔻五味丸等,无明显好转,现潮热汗出,口干耳鸣,眠差梦多,易醒,醒后难再入睡,便秘,小便可。舌红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数。

方药:柴胡15克,炒栀子10克,青礞石15克,郁金15克,黄连3克,夜交藤30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15克,生甘草10克,刺五加30克,焦三仙各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按:患者二诊后症状缓解,此次复因情志刺激而致病情反复,潮热汗出,口干耳鸣,眠差梦多,均为阴血亏虚,而虚热扰动所致,故以栀子、黄连、青礞石清热涤痰,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以刺五加益肾填精,以柏子仁、酸枣仁滋养心血,夜交藤安神定志,焦三仙清食化积,以其脾胃本虚,防食积而生热化痰。生甘草可调和诸药,又与焦三仙相合,一补一攻,调和脾胃,以固其本。此标本兼治之法。

四诊(2015年2月3日):病史同前,情绪平稳,纳眠均改善,睡眠时间延长,仍有梦多,口干,气短,便秘,小便可。舌红苔少,边有齿痕。脉沉细数。

三诊方加党参10克,磁石15克,制首乌10克。继服七剂以巩固疗效。

按: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是阴血得养而虚热得清,然邪虽去而脾胃仍虚,故加党参以健脾益气;再加何首乌以养肝肾之阴治其本;磁石重镇安神以治其标,以调神之法贯彻始终。全方务在继续益肾调气、清热养阴安神,巩固疗效,以防复发加重。

沧海一声笑 发表于 2025-4-1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启盛教授益肾调气法治疗郁病验案阐微

唐启盛教授以"益肾调气法"辨治郁病,体现了中医"形神一体"与"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本案患者病程绵延八载,三度复发,西医诊断为抑郁状态,唐师紧扣"肾虚肝郁"病机,以颐脑解郁方加减施治,展现了中医治疗情志病的独特优势。

一、病机析微
患者情志不遂在先,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久病及肾,肾精亏虚,形成"肝郁-肾虚-神颓"的病理链条。《灵枢·本神》言:"肾藏精,精舍志",肾虚则志意不藏,故见犹豫不定;《丹溪心法》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郁化火耗伤阴血,致心神失养而寐差。唐师把握"郁火伤阴-肾精亏耗-神机失养"的动态病机,标本兼顾,以益肾填精治其本,疏肝调气治其标。

二、方药解析
首诊方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为君,刺五加"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本草纲目》)为臣,佐以栀子清郁热,茯神、远志交通心肾,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尤妙在合欢皮"安五脏,和心志"(《本经》)。全方暗合"疏肝不忘培本,益肾兼顾调气"之旨。

二诊见虚热上扰之候,加青礞石坠痰、珍珠母镇惊,取"重可镇怯"之意;夏枯草清肝火,黄连泻心火,构成"肝心同调"之法。此阶段治疗重点已从疏解气郁转向潜镇虚热,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

三、学术特色
1. 肾脑相关理论:唐师发展"脑为元神之府"理论,提出"肾精上充养脑"学说,故以刺五加、山药等补肾填精以荣脑神。
2. 调气三法:初诊疏肝气、二诊降逆气、三诊(后续治疗)当侧重补元气,形成"疏-降-补"的调气次第。
3. 防复发策略:通过益肾固本改善体质,切断"郁火耗精-精亏神衰"的恶性循环,此与西药单纯调节神经递质有本质区别。

四、临证启示
本案提示郁病久发者当重视:
1. 肾虚辨证要点:情绪低落伴兴趣丧失、决断力减退、早醒等"志意不藏"之症;
2. 阶段论治:急性期侧重调气解郁,缓解期重在益肾固本;
3. 方证对应:对西药治疗反复者,可参考"肾虚肝郁"证型,以颐脑解郁方为底方化裁。

唐师此案不仅验证了益肾调气法的临床实效,更揭示了情志病"本虚标实"的深层病机,为郁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思路。其组方之精当、辨证之精准,堪为后学典范。

(注:因篇幅所限,三诊后治疗细节未完整呈现,然已足见唐师学术精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