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614|回覆: 1

[醫藥臨床] 唐啟盛益腎調氣治抑鬱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1-11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唐啟盛教授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他臨證經驗豐富,辨證功力深厚,運用方藥靈活,臨床療效顯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筆者跟師數載,受益匪淺,現將其治療抑鬱障礙病案一則分享如下,以饗同道。

陳某,女,49歲,於2014年6月24日初診。

主訴:反覆情緒低落8年。現病史:患者2006年因家庭糾紛出現情緒低落,煩躁易怒,表情呆滯,於某三甲醫院診斷爲『抑鬱障礙』,服用喜普妙(西酞普蘭)1個月後症狀明顯減輕,隨即自行停藥。2009年再次出現上述症狀,服用怡諾思(文拉法辛)治療,抑鬱症狀再次緩解,持續服藥至2012年,遵醫囑逐漸停藥。2014年3月份患者又出現情況低落,興趣減少,易早醒,猶豫不定,爲求中醫治療來本院就診。刻下症見:情緒低落,興趣減少,疲乏,食欲不振,行事猶豫,眠差,二便調。面色晦暗,少氣懶言,舌淡邊淺痕,苔薄白,左脈沉細,右脈沉緩而滑。既往史: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認心腦血管疾病史,否認外傷、手術史。其母有輕度抑鬱病史。

西醫診斷:抑鬱狀態

中醫診斷:郁病(腎虛肝鬱)

治法:益腎調氣法

方藥:頤腦解郁方(經驗方)加減。柴胡15克,刺五加30克,梔子10克,鬱金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20克,茯神10克,遠志10克,酸棗仁15克,合歡皮10克,山藥20克,生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按:該患者爲反覆發作的抑鬱障礙,曾服用多種抗抑鬱藥物,有過臨床緩解,但停藥後即反覆。此次就診目的是通過中藥治療穩定病情,防止復發。病起於情志不遂,神機郁滯,肝氣不舒,郁而化火,故見情緒鬱悶、煩躁易怒,此爲病初起之證。病情反覆發作,久則耗傷陰血,腎精虧虛,故見倦怠、興趣減少,腎主藏志,腎虛則志意不藏,故行事猶豫不定;心血虧虛,則血不舍神,而寐不安。故治療以益腎調氣、清熱養心安神爲法。

二診(2014年7月1日):病史如前,情緒低落、行事猶豫、興趣減低均較前明顯好轉,易驚,頭枕部緊箍感,雙手心發熱,四肢麻木,食欲不振,二便可。舌脈如前。

前方減山藥,加青礞石15克,珍珠母30克,夏枯草15克,黃連3克,繼服7劑。

按:服藥後陰血得養、氣鬱得暢,故諸症均減。然仍有易驚,是爲心神不寧;手心發熱,是爲陰血虧虛而致虛熱上擾,故以青礞石清熱墜痰、珍珠母重鎮安神、夏枯草清肝瀉火、黃連清心瀉熱爲治。

三診(2015年1月20日):患者服上方後症狀緩解,隨後自行停用中西藥物,半個月前因家庭瑣事再次出現情緒低落、心情鬱悶、興趣減少、快感喪失,倦怠懶言,悲傷欲哭,自行口服黛力新、羅拉、肉蔻五味丸等,無明顯好轉,現潮熱汗出,口乾耳鳴,眠差夢多,易醒,醒後難再入睡,便秘,小便可。舌紅苔白,邊有齒痕。脈沉細數。

方藥:柴胡15克,炒梔子10克,青礞石15克,鬱金15克,黃連3克,夜交藤30克,柏子仁15克,酸棗仁15克,生甘草10克,刺五加30克,焦三仙各15克,7劑,水煎服,日1劑。

按:患者二診後症狀緩解,此次復因情志刺激而致病情反覆,潮熱汗出,口乾耳鳴,眠差夢多,均爲陰血虧虛,而虛熱擾動所致,故以梔子、黃連、青礞石清熱滌痰,以柴胡、鬱金疏肝解郁,以刺五加益腎填精,以柏子仁、酸棗仁滋養心血,夜交藤安神定志,焦三仙清食化積,以其脾胃本虛,防食積而生熱化痰。生甘草可調和諸藥,又與焦三仙相合,一補一攻,調和脾胃,以固其本。此標本兼治之法。

四診(2015年2月3日):病史同前,情緒平穩,納眠均改善,睡眠時間延長,仍有夢多,口乾,氣短,便秘,小便可。舌紅苔少,邊有齒痕。脈沉細數。

三診方加黨參10克,磁石15克,制首烏10克。繼服七劑以鞏固療效。

按:服藥後症狀明顯緩解,是陰血得養而虛熱得清,然邪雖去而脾胃仍虛,故加黨參以健脾益氣;再加何首烏以養肝腎之陰治其本;磁石重鎮安神以治其標,以調神之法貫徹始終。全方務在繼續益腎調氣、清熱養陰安神,鞏固療效,以防復發加重。

滄海一聲笑 發表於 2025-4-12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唐啟盛教授益腎調氣法治療郁病驗案闡微

唐啟盛教授以"益腎調氣法"辨治郁病,體現了中醫"形神一體"與"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本案患者病程綿延八載,三度復發,西醫診斷爲抑鬱狀態,唐師緊扣"腎虛肝鬱"病機,以頤腦解郁方加減施治,展現了中醫治療情志病的獨特優勢。

一、病機析微
患者情志不遂在先,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久病及腎,腎精虧虛,形成"肝鬱-腎虛-神頹"的病理鏈條。【靈樞·本神】言:"腎藏精,精舍志",腎虛則志意不藏,故見猶豫不定;【丹溪心法】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肝鬱化火耗傷陰血,致心神失養而寐差。唐師把握"鬱火傷陰-腎精虧耗-神機失養"的動態病機,標本兼顧,以益腎填精治其本,疏肝調氣治其標。

二、方藥解析
首診方以柴胡、鬱金疏肝解郁爲君,刺五加"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本草綱目】)爲臣,佐以梔子清鬱熱,茯神、遠志交通心腎,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尤妙在合歡皮"安五臟,和心志"(【本經】)。全方暗合"疏肝不忘培本,益腎兼顧調氣"之旨。

二診見虛熱上擾之候,加青礞石墜痰、珍珠母鎮驚,取"重可鎮怯"之意;夏枯草清肝火,黃連瀉心火,構成"肝心同調"之法。此階段治療重點已從疏解氣鬱轉向潛鎮虛熱,體現"隨證治之"的辨證思維。

三、學術特色
1. 腎腦相關理論:唐師發展"腦爲元神之府"理論,提出"腎精上充養腦"學說,故以刺五加、山藥等補腎填精以榮腦神。
2. 調氣三法:初診疏肝氣、二診降逆氣、三診(後續治療)當側重補元氣,形成"疏-降-補"的調氣次第。
3. 防復發策略:通過益腎固本改善體質,切斷"鬱火耗精-精虧神衰"的惡性循環,此與西藥單純調節神經遞質有本質區別。

四、臨證啟示
本案提示郁病久發者當重視:
1. 腎虛辨證要點:情緒低落伴興趣喪失、決斷力減退、早醒等"志意不藏"之症;
2. 階段論治:急性期側重調氣解郁,緩解期重在益腎固本;
3. 方證對應:對西藥治療反覆者,可參考"腎虛肝鬱"證型,以頤腦解郁方爲底方化裁。

唐師此案不僅驗證了益腎調氣法的臨床實效,更揭示了情志病"本虛標實"的深層病機,爲郁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思路。其組方之精當、辨證之精準,堪爲後學典範。

(註:因篇幅所限,三診後治療細節未完整呈現,然已足見唐師學術精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