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05|回復: 1

[医药临床] 辛透化湿解表法治疗发热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2-5 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曹某某,女,55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虚易患感冒,一周前劳作后当风受寒,自觉畏寒肢痛,关节酸楚,鼻塞头痛,自服感冒冲剂、复方大青叶、康泰克等药物,症状未见减轻,又出现阵阵汗出寒战,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气虚失固,外邪乘虚而侵,营卫失调。治宜益气固表,散寒解表。予辛透化湿汤加减。

处方 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紫苏叶15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4剂。水煎服。4小时服药1次,取微汗,不愈再煎第2剂,仍间隔4小时服1次。

2012年2月13日复诊,畏寒肢冷、关节酸楚、鼻塞头痛、出汗寒战明显减轻,体力渐增,又予上方去柴胡、黄芩。取药4剂,嘱其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三天后随访告愈。

普通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虽说是一种小病,但从发病到治疗还是比较复杂的,有些人稍微有点伤风受凉,就服药输液一起使用,结果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刘启廷教授认为,对外感病治疗的正确与否,能反映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以辛透化湿汤为基础方,针对不同的兼症,应用相应的药物。在疗程方面,凡疗程短者,说明辨证用药精确而合理。另外还应本着邪去而正不伤的原则,不能感冒虽除,而人之正气亦伤,以致数天不能恢复。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辛透化湿汤是刘启廷在临床中使用率较高、疗效较佳的方剂,加减治疗普通感冒数千例,临床应用取效快,疗程短,各年龄段患者服用均有效。刘启廷认为,感冒始于风寒,终于热变,故本着急病急治的原则,治疗从速从急进药,不可拖延。服中药要急病急治,不能今天开方,明天服药,必须尽早及时服药,必要时连续2~4小时服药1次,取微汗,无汗不愈者再煎第2剂服,使机体恢复,病邪驱尽,切不可取汗太过,以图汗出病愈。本方剂已通过药效学实验,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消炎、止咳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调护与预防上,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发热期间少吃荤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温水,增加机体代谢,有利于感冒早期康复。偶受风寒,自觉感冒初期,可以用连须葱白、生姜煮水频服,取微汗,感冒有时可不药自愈。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汗后受风。平日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户外活动,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衣着要适宜,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控制和治疗慢性疾患,纠正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平时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及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防止病原体入侵。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唯东所望 發表於 2025-4-19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辛透化湿解表法治疗气虚外感发热的临证思辨》

本案为典型气虚外感证候,患者年逾五旬,素体虚弱,劳后当风,邪乘虚入,呈现畏寒肢痛、汗出寒战等营卫失调之象。刘启廷教授以辛透化湿汤化裁,深合"虚人感冒建其中"之经旨,现从理法方药四维度析之:

一、病机辨析
患者舌淡苔白、脉浮缓,显属卫阳不振。《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本案正合"气虚感邪"病机特点。其汗出寒战非为热盛,实乃卫阳失固,如《伤寒论》第53条所言"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刘教授准确抓住气虚失固、湿郁肌表之关键病机。

二、组方精要
方中黄芪、白术、太子参构成"三才固表阵",黄芪用量达30克,取其"益卫气、实皮毛"之功,与防风相配暗含玉屏风散之意。紫苏叶、羌活、荆芥形成"辛透三药",羌活善祛太阳经湿,紫苏叶解表和中,荆芥穗轻扬透邪,三药合用使湿从表解。柴胡、黄芩为少阳枢机药对,防邪入里化热,体现"治未病"思想。

三、用药特色
1. 动态调整:初诊保留柴胡黄芩预防传变,待表证减轻即去之,符合"治外感如将"的用药策略。
2. 服药频度:采用4小时服药法,保持血药浓度,暗合仲景"半日许令三服尽"的急病急治原则。
3. 汗法调控:强调"取微汗"而非大汗,既遵"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的古训,又避免过汗伤正。

四、学术启示
1. 截断防变:本案体现刘教授"在卫即可清气"的学术观点,早期配伍清热药防其热变。
2. 扶正祛邪:全方补散兼施,黄芪与解表药的比例为2:1,体现"发中寓补"的配伍智慧。
3. 方证相应:辛透化湿汤实为九味羌活汤的变方,去苍术之燥加黄芪之补,更适应当代人体质特点。

预防调摄方面,刘教授强调"药食同功",推荐葱姜水取汗法实为仲景桂枝汤啜粥法的简易变通。现代研究证实,方中紫苏叶含紫苏醛具有显著发汗解热作用,黄芪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为传统用法提供科学佐证。

此案启示:治外感病贵在辨证精确、给药及时。刘教授立足经典而不拘泥经方,创制的辛透化湿汤既承袭了《伤寒论》汗法精髓,又融合了温病学派透邪思想,对当代门诊常见感冒的辨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叶住秒 發表於 2025-4-24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辛透化湿解表法治疗气虚外感发热之临证思辨》

案中患者年逾五旬,素体气虚,劳后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内袭,正合《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观其畏寒肢痛、汗出寒战、脉浮缓诸症,显系卫阳不固、营卫失和之候。刘启廷教授以辛透化湿汤化裁,实得仲景桂枝汤调和营卫、玉屏风散固表御风之精要,更参东垣补中益气之法,深谙"扶正祛邪"之三昧。

立方之妙,首重黄芪、白术、太子参三味共建中焦之气,佐防风走表御邪,暗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训。紫苏叶、荆芥辛温透表,羌活祛风胜湿,三药相伍,既解太阳经表之寒,又化太阴脾经之湿。尤妙在柴胡、黄芩的配伍,取小柴胡汤意以截邪传少阳之路,体现"治未病"思想。服药法则遵《伤寒论》"半日许令三服尽"的急病急治原则,通过高频给药使药力相续,终收"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之效。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外感病辨治当首分虚实,虚人感冒慎用峻汗,本案以补为散,以通为补,正合喻昌"逆流挽舟"之法;其二,组方注重"风能胜湿"之理,羌防荆苏诸风药的应用,既开玄府又醒脾阳;其三,疗程把控体现"治外感如将"的急症思维,初期4小时频服以挫病势,症减即改为常规服法防过剂伤正。

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方中黄芪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紫苏醛可抑制组胺释放,黄芩苷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从科学层面诠释了"益气解表"的生物学基础。然需注意,临床运用当随证化裁:若湿重苔腻可加藿香、佩兰;咳嗽痰多加杏仁、前胡;咽痛明显可易黄芩为连翘,此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精髓。

预防调摄方面,《诸病源候论》强调"触冒风寒,饮食居处皆能致病"。建议平素可常服玉屏风散小剂,配合导引吐纳以强卫气。感冒初起,诚如案中所言,可用葱豉汤类轻剂透邪,切忌过早使用寒凉遏邪。饮食宜遵《饮膳正要》"春宜食麦"之训,以粥糜养胃气,避忌生冷粘滑。

此案示范了传统经方与时方融合运用的临证智慧,通过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精准把控,展现中医药治疗外感病的独特优势。然当今临床常见过用清热解毒之弊,读此医案尤当深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