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07|回覆: 1

[醫藥臨床] 辛透化濕解表法治療發熱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2-5 07: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曹某某,女,55歲。2012年2月10日初診。

患者平素體虛易患感冒,一周前勞作後當風受寒,自覺畏寒肢痛,關節酸楚,鼻塞頭痛,自服感冒沖劑、複方大青葉、康泰克等藥物,症狀未見減輕,又出現陣陣汗出寒戰,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血、尿常規檢查未見異常。依據症狀舌脈,辨證爲氣虛失固,外邪乘虛而侵,營衛失調。治宜益氣固表,散寒解表。予辛透化濕湯加減。

處方 黃芪30克,炒白朮15克,防風15克,紫蘇葉15克,羌活15克,荊芥15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太子參15克,甘草10克。4劑。水煎服。4小時服藥1次,取微汗,不愈再煎第2劑,仍間隔4小時服1次。

2012年2月13日複診,畏寒肢冷、關節酸楚、鼻塞頭痛、出汗寒戰明顯減輕,體力漸增,又予上方去柴胡、黃芩。取藥4劑,囑其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三天後隨訪告愈。

普通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雖說是一種小病,但從發病到治療還是比較複雜的,有些人稍微有點傷風受涼,就服藥輸液一起使用,結果使病情變得更加複雜。因此,劉啟廷教授認爲,對外感病治療的正確與否,能反映一個醫生水平的高低。以辛透化濕湯爲基礎方,針對不同的兼症,應用相應的藥物。在療程方面,凡療程短者,說明辨證用藥精確而合理。另外還應本著邪去而正不傷的原則,不能感冒雖除,而人之正氣亦傷,以致數天不能恢復。

中醫藥對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均有良好療效,對已有流行趨勢或流行可能的地區、單位,選用相應中藥進行預防和治療,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辛透化濕湯是劉啟廷在臨床中使用率較高、療效較佳的方劑,加減治療普通感冒數千例,臨床應用取效快,療程短,各年齡段患者服用均有效。劉啟廷認爲,感冒始於風寒,終於熱變,故本著急病急治的原則,治療從速從急進藥,不可拖延。服中藥要急病急治,不能今天開方,明天服藥,必須儘早及時服藥,必要時連續2~4小時服藥1次,取微汗,無汗不愈者再煎第2劑服,使機體恢復,病邪驅盡,切不可取汗太過,以圖汗出病癒。本方劑已通過藥效學實驗,有顯著的解熱、鎮痛、消炎、止咳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調護與預防上,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發熱期間少吃葷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喝溫水,增加機體代謝,有利於感冒早期康復。偶受風寒,自覺感冒初期,可以用連須蔥白、生薑煮水頻服,取微汗,感冒有時可不藥自愈。並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汗後受風。平日要注意鍛鍊身體,合理安排戶外活動,以適應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衣著要適宜,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防止受涼或過熱。控制和治療慢性疾患,糾正營養不良,提高免疫。平時注意室內通風,避免去人多擁擠及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防止病原體入侵。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唯東所望 發表於 2025-4-19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辛透化濕解表法治療氣虛外感發熱的臨證思辨】

本案爲典型氣虛外感證候,患者年逾五旬,素體虛弱,勞後當風,邪乘虛入,呈現畏寒肢痛、汗出寒戰等營衛失調之象。劉啟廷教授以辛透化濕湯化裁,深合"虛人感冒建其中"之經旨,現從理法方藥四維度析之:

一、病機辨析
患者舌淡苔白、脈浮緩,顯屬衛陽不振。【靈樞·百病始生】云:"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本案正合"氣虛感邪"病機特點。其汗出寒戰非爲熱盛,實乃衛陽失固,如【傷寒論】第53條所言"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劉教授準確抓住氣虛失固、濕郁肌表之關鍵病機。

二、組方精要
方中黃芪、白朮、太子參構成"三才固表陣",黃芪用量達30克,取其"益衛氣、實皮毛"之功,與防風相配暗含玉屏風散之意。紫蘇葉、羌活、荊芥形成"辛透三藥",羌活善祛太陽經濕,紫蘇葉解表和中,荊芥穗輕揚透邪,三藥合用使濕從表解。柴胡、黃芩爲少陽樞機藥對,防邪入里化熱,體現"治未病"思想。

三、用藥特色
1. 動態調整:初診保留柴胡黃芩預防傳變,待表證減輕即去之,符合"治外感如將"的用藥策略。
2. 服藥頻度:採用4小時服藥法,保持血藥濃度,暗合仲景"半日許令三服盡"的急病急治原則。
3. 汗法調控:強調"取微汗"而非大汗,既遵"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的古訓,又避免過汗傷正。

四、學術啟示
1. 截斷防變:本案體現劉教授"在衛即可清氣"的學術觀點,早期配伍清熱藥防其熱變。
2. 扶正祛邪:全方補散兼施,黃芪與解表藥的比例爲2:1,體現"發中寓補"的配伍智慧。
3. 方證相應:辛透化濕湯實爲九味羌活湯的變方,去蒼朮之燥加黃芪之補,更適應當代人體質特點。

預防調攝方面,劉教授強調"藥食同功",推薦蔥姜水取汗法實爲仲景桂枝湯啜粥法的簡易變通。現代研究證實,方中紫蘇葉含紫蘇醛具有顯著發汗解熱作用,黃芪多糖能增強巨噬細胞活性,爲傳統用法提供科學佐證。

此案啟示:治外感病貴在辨證精確、給藥及時。劉教授立足經典而不拘泥經方,創製的辛透化濕湯既承襲了【傷寒論】汗法精髓,又融合了溫病學派透邪思想,對當代門診常見感冒的辨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葉住秒 發表於 2025-4-24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辛透化濕解表法治療氣虛外感發熱之臨證思辨】

案中患者年逾五旬,素體氣虛,勞後腠理空疏,風寒濕邪乘虛內襲,正合【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觀其畏寒肢痛、汗出寒戰、脈浮緩諸症,顯系衛陽不固、營衛失和之候。劉啟廷教授以辛透化濕湯化裁,實得仲景桂枝湯調和營衛、玉屏風散固表御風之精要,更參東垣補中益氣之法,深諳"扶正祛邪"之三昧。

立方之妙,首重黃芪、白朮、太子參三味共建中焦之氣,佐防風走表御邪,暗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訓。紫蘇葉、荊芥辛溫透表,羌活祛風勝濕,三藥相伍,既解太陽經表之寒,又化太陰脾經之濕。尤妙在柴胡、黃芩的配伍,取小柴胡湯意以截邪傳少陽之路,體現"治未病"思想。服藥法則遵【傷寒論】"半日許令三服盡"的急病急治原則,通過高頻給藥使藥力相續,終收"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之效。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外感病辨治當首分虛實,虛人感冒慎用峻汗,本案以補爲散,以通爲補,正合喻昌"逆流挽舟"之法;其二,組方注重"風能勝濕"之理,羌防荊蘇諸風藥的應用,既開玄府又醒脾陽;其三,療程把控體現"治外感如將"的急症思維,初期4小時頻服以挫病勢,症減即改爲常規服法防過劑傷正。

現代藥效學研究證實,方中黃芪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紫蘇醛可抑制組胺釋放,黃芩苷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從科學層面詮釋了"益氣解表"的生物學基礎。然需注意,臨床運用當隨證化裁:若濕重苔膩可加藿香、佩蘭;咳嗽痰多加杏仁、前胡;咽痛明顯可易黃芩爲連翹,此即"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髓。

預防調攝方面,【諸病源候論】強調"觸冒風寒,飲食居處皆能致病"。建議平素可常服玉屏風散小劑,配合導引吐納以強衛氣。感冒初起,誠如案中所言,可用蔥豉湯類輕劑透邪,切忌過早使用寒涼遏邪。飲食宜遵【飲膳正要】"春宜食麥"之訓,以粥糜養胃氣,避忌生冷粘滑。

此案示範了傳統經方與時方融合運用的臨證智慧,通過固表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精準把控,展現中醫藥治療外感病的獨特優勢。然當今臨床常見過用清熱解毒之弊,讀此醫案尤當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