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进校园,如何更“入心”?
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在各个年级开设国学课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12月10日,上午大课间,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的学生们在做操前集体诵读起《弟子规》的内容。“各年级都会利用课间操前的2分钟时间,把上周学习的国学内容,在操场上进行诵读展示,各班级还会根据学生掌握国学内容情况,评出国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该校校长郝兰芬告诉记者,他们从2010年就开始在各年级开展国学教育。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石家庄、邢台、唐山等市的多所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国学课程。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在国学不断“升温”的同时,也在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扰。 提倡和弘扬国学不是复古 “现在一些学校搞国学教育是盲目跟风,对教材也不加选择,学生诵读的经典中有不少落后的观念。”采访中,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抱怨,他发现自己孩子背诵的《弟子规》、《论语》中有很多与当下社会所提倡的精神相悖的地方。 “日前各地推行的国学没有统一教材,许多教材鱼目混珠、零散混乱、不成体系,而且有的还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不符合时代要求。”邢台市第十中学教师胡顺安曾对中小学开展国学的情况做过调查,他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国学教材的统筹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段的不同编排相应授课内容,使国学教材既能体现深厚的国学底蕴,又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确保国学教材的规范化、梯次化和系统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开设国学课程,过多地拘泥于形式,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上国学课要全部穿汉服,甚至吟诵经典时还要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这样的教学方式迂腐僵硬,过于追求形式。”胡顺安表示,提倡和弘扬国学不是复古,而是如何把丰富健康的传统国学精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他认为,国学与现代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可以把国学的课程内容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把国学融入五大领域课程(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之中,以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心性修养才是国学教育的根本 “学国学可以背诵一些古诗文,对以后考试有好处”、“学国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采访中,虽然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习国学很重要,但很少有人能说清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石家庄市北翟营小学校长郝兰芬表示,国学教育关乎一个人从小开始的心性修养,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关注国学教育中的“德育”问题。比如在《弟子规》“入则孝”单元中,学生学习后与自己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在经典中找到正确的做法。“通过引导,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的缺点,表示要像《弟子规》中所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国学而言,教育者的引导方式和自身素质尤为关键。胡顺安表示,部分国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套,自己在课下做的一套,让孩子们看到的是言行两张皮,如此,国学教育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国学授课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学的某种表面形式,很多时候取决于授课人是否能领悟与继承国学的精髓,思想境界是否能化为得体的言谈举止,这一切决定了其授课是否具有很深的国学韵味,是否能培育与熏陶我们的孩子。”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国学在小学热,初中冷,高中更冷。“在中小学课堂中,国学教育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或者以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穿插讲授的方式进行。”石家庄市某中学校长表示,目前的高考还没有明确国学如何在语文试卷中呈现出来,而大部分学生都以考试为指挥棒,国学和升学没有明确挂钩,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显然更集中在和升学紧密挂钩的学科上,所以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始终难以提升。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将把国学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同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这位校长表示,在这种政策指引下,国学在初高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