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9|回覆: 1

[文化反思]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2-17 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年3月,首都博物館舉辦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引發觀展潮。成堆的金餅陣,恢弘的編鐘編磬,別致的雁魚燈,以及無可計數的青銅器、金銀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簡、木牘、藥草等等,勾勒出廢帝劉賀生前紙醉金迷的生活。這個在位27天即被罷黜的帝王,究竟背負著怎樣傳奇的身世?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近日,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撰著的【海昏侯劉賀】由三聯書店出版。該書是第一部有關海昏侯及其時代的學術研究專著,不僅對漢武帝晚年至漢宣帝時期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詳加解說,且結合出土文物,以史料爲據,對海昏侯墓出土後學界爆出的諸多顛覆性發現提出自己的見解。

劉賀類似川普,不太著調

劉賀下葬時爲漢宣帝神爵三年。目前,僅在漢書里留下一段對劉賀相貌的描述:故王年二十六七,爲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少鬚眉,身體長大,疾痿,行步不便。

這位並不怎麼具有帝王相的漢昭帝子侄,陰差陽錯入駐長安,登基爲帝,被權臣霍光選作傀儡。辛德勇在【海昏侯劉賀】一書里剖析,霍光選用昌邑王劉賀,大概出於以下考慮:第一,劉賀是武帝之孫,輩分較低,便於彈壓;第二,劉賀當年不到二十歲,政治經驗淺,易於控制;第三,從【漢書】相關記述看,劉賀爲人清狂不惠,也即神志不甚健全,利於霍光左右。

然而,正如辛德勇所言,劉賀的政治命運成也霍光,敗也霍光。登基爲帝27天,霍光便以行昏亂、危社稷的嚴罪,將其廢歸故國。後人以爲劉賀荒淫昏庸,難當漢事,辛德勇卻指出,霍光廢帝藉由的只是一系列有失檢點的生活瑣事,廢帝的真正原因是劉賀不諳世故,帝位還沒坐穩,就公然冒犯霍光權威,甚至計劃清除霍光。

他的悲劇在於他是個公子哥兒,不知道自己是傀儡。這件事情旁觀者清,只有他不知道。他從小在昌邑王宮裡長大,傻乎乎地以爲當皇帝就可以真的像皇帝一樣行使權力。辛德勇告訴南都記者:如果作爲君主,在處理國家政治問題時產生大量嚴重錯誤,那叫昏庸。但劉賀一直到死都沒有機會施展。他類似今天的川普,不太著調。

海昏爲地名,非侮辱性封號

海昏這個爵號的意義是什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在【海昏名義考】一文里提到,海昏一詞帶有侮辱性質,海是晦、黑的意思,昏是昏聵、昏庸之意,認定劉賀昏庸,漢宣帝才給他定封號爲海昏侯。

辛德勇指出,王子今的這種推斷沒有客觀性。劉賀被廢後被軟禁在昌邑故宮,身份與庶民無異。而漢宣帝安置劉賀做海昏侯是一種善意的表現,解禁出來封爲諸侯,目的是安撫,這是非常複雜的政治鬥爭。和歷來學者的判斷一樣,辛德勇認爲海昏就是豫章郡境內一個普通的縣名。

海昏侯黃金或來自昌邑

五色炫曜展示的大量馬蹄金、麟趾金和金餅讓人驚詫,爲什麼廢帝劉賀依然如此富庶?辛德勇告訴南都記者,漢朝有厚葬的傳統,陪葬相對豐富。對於黃金的來源,辛德勇推斷它們既不可能在罷黜帝位之後從長安偷運,也不是劉賀在海昏侯國內聚斂所得。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辛德勇推測,海昏侯墓的黃金很可能來自經濟發達的劉賀故國昌邑國。辛德勇也向南都記者強調,對於劉賀財富的來源,現在還不能明確地斷定哪一件是從哪兒來的。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刻有昌邑等字樣銘文的黃金,由於採用昌邑紀年,百分之百來自昌邑國。

不宜輕言聳動性結論

海昏侯墓里出土了一尊青銅蒸餾器,有考古學家因測驗出芋頭殘留物,推斷它是用來蒸餾製作燒酒的器皿。如能證明西漢時期中國就能製作白酒,相當於把蒸餾酒的歷史提早了1000多年。

辛德勇認爲,類似的說法將考古娛樂化,下結論太過聳動。如果在西漢就能品嘗到酒的美味,何以解釋此後1000多年裡蒸餾酒技術的消失,直至元代從西域重新傳入?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從廢帝到海昏侯 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孔子畫像屏風

海昏侯墓里出土的孔子屏風或【易經】、【禮記】、【論語】等儒家經典簡牘,乃至樂器、銅器等等,讓一些學者推測劉賀原本是情趣高貴、雅好樂舞的正人君子。這種顛覆性的論點,辛德勇覺得矯枉過正。劉賀的確並非昏聵歹人,但【漢書》裡關於其清狂不惠、動作亡節的記載,清楚傳達了他的顢頇性格,不容忽視。

辛德勇:歷史研究應以傳世文獻爲主體

在【史記】、【漢書】這樣的傳世文獻和考古發現的實物之間,辛德勇堅持歷史學家更應當倚重前者。辛德勇認爲,發現的文物也好,文獻資料也好,對中國歷史研究來說,目前爲止還不能撼動傳世文獻的主體地位。

他說:事實上,並不需要簡單依賴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遺物來對相關史實做出新的論證,更沒有理由一定要賴此得出與傳世文獻記載截然不同的結論。

原標題:從廢帝到海昏侯,你對劉賀有哪些誤解?

戴改 發表於 2025-4-9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劉賀:被誤解的廢帝與海昏侯

海昏侯墓的驚世發現,讓這位在位僅27天的西漢廢帝重新進入公眾視野。然而,歷史評價往往囿於成見,劉賀的形象在傳統史書中被嚴重扭曲。細究史料,我們會發現這位"荒淫無道"的廢帝實則是一個政治犧牲品,其悲劇命運折射出西漢中期複雜的權力博弈。

關於劉賀的誤解,首當其衝的是其"昏庸無道"的刻板印象。【漢書】記載霍光廢帝時列舉的1127件"罪狀",細察皆爲生活瑣事,如"買積竹刺杖"、"驅馳北宮、桂宮"等。辛德勇教授敏銳指出,這些所謂"罪狀"實爲政治清算的藉口。劉賀真正的"過錯"在於不識時務地挑戰霍光權威——他甫登帝位便急欲提拔昌邑舊臣,甚至密謀剷除霍光。這種政治幼稚病,恰說明他不是昏庸之輩,而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貴族子弟。

其次,"海昏"封號被普遍誤解爲侮辱性稱謂。考諸地理,"海昏"實爲豫章郡屬縣,乃漢代常見的地名封爵方式。漢宣帝封劉賀爲海昏侯,非但不是羞辱,反而是種政治寬宥——將廢帝由庶人身份重新納入列侯體系,既解除其囚禁狀態,又確保其遠離政治中心。這種處置體現了宣帝的政治智慧:既安撫宗室,又杜絕後患。

更值得玩味的是劉賀的"川普式"性格標籤。史料顯示他"清狂不惠"(【漢書·武五子傳】),這種特立獨行的氣質在森嚴的宮廷政治中註定悲劇。但出土文物展現的另一面令人深思:墓中大量儒家典籍、樂器和養生藥材,暗示這位"荒唐"諸侯可能具備相當的文化修養。這種反差提示我們:歷史人物的複雜性往往被勝利者的史筆簡化。

劉賀的命運轉折點在於他誤判了自身處境。作爲霍光精心挑選的傀儡,他天真地以爲帝位即意味著實權。這種認知錯位導致他迅速從權力巔峰墜落。但換個角度看,他的抗爭何嘗不是對權臣專政的本能反抗?只是這種反抗在霍光絕對權力面前註定失敗。

海昏侯墓的奢華陪葬,不應簡單解讀爲劉賀生前的窮奢極欲。漢代盛行"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這些器物更多反映漢代貴族的禮儀規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論語】【禮記】等儒家經典,這或許暗示劉賀晚年心態的轉變——從政治挫敗中尋求精神慰藉。

回望這段歷史,劉賀的悲劇在於他生錯了時代。在霍光專權的特殊時期,無論誰居帝位都難逃傀儡命運。他的故事提醒我們:歷史評價需要穿透成見,在具體歷史語境中理解人物。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正是我們重新審視這位被污名化千年的廢帝的最佳契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